打破这个脆弱的平衡,把法国变成一个亲社会主义的政府,就是谢洛夫想要做的事情。
自从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与苏联保持距离以来,便千方百计地强调要求尊重罗马尼亚的独立与主权。这个要求本身是很合理的,所以一有机会便提出来,甚至无缘无故也会提出来,简直变成了能够带来双倍红利的一句咒语。罗马尼亚的特殊立场首先换来了西方的贷款、某种投资和贸易上的最惠国待遇,等等。
布加勒斯特的领导人很热衷于调停人的角色。比如,他竭力想保持跟阿拉伯活动家们的广泛接触,包括同阿拉法特与以色列的接触。要列举齐奥塞斯库没去过哪些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大概比列举他访问过哪些国家要容易一些。这位罗马尼亚总统对“不结盟运动”并非无动于衷,他非常羡慕南斯拉夫在运动中所享有的广泛知名度。他无时不在想把这种世界性的自命不凡的心态用经济关系的纽带连结起来,他推出了品种相当广泛的罗马尼亚产品,从石油化工、农业机器、空气压缩机、柴油发动机联动装置到航空技术、汽车和内燃机车,无所不有。
其实历史上罗马尼亚在苏联的内部评估中,远远比捷克斯洛伐克在一九六八年更让莫斯科警惕,齐奥塞斯库的风格明显是东欧的戴高乐主义,只不过这个家伙更加会玩平衡木。虽然一直在撩拨苏联,但在关键的问题上,比如呆在华约还仅限于打嘴炮。并没有像法国一样退出北约来试探苏联的底线。
可以说要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变化太快,本来应该攻击捷克斯洛伐克的苏联军队,其实在一九六八年的上半年,其实是用来把齐奥塞斯库赶下台的。可以说捷克斯洛伐克为罗马尼亚挡了一枪,这种结论一点都不过分。所以在苏联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齐奥塞斯库的反应才会这么大,为动员全国人民保卫祖国,罗马尼亚决定在全国各工厂、企业、农村、机关普遍重新组织建立爱国卫队,包括步兵、侦查、反特、工兵、防空、反坦克等兵种。此外,还在之后还成立了“青年保卫祖国军训队”,主要由尚未服兵役的青年组成。
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环境总体平稳,所以不论在克格勃的评估中,还是在克里姆林宫的讨论当中,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出现的频率都远远超过其他东欧国家,显得入戏鹤立鸡群。
苏联对罗马尼亚的疑虑一直都是存在的,谢洛夫准备借用一下这种疑虑,来操作这件事,一旦出现了不可收拾的事情,完全可以表示自己是按照中央的意见在防微杜渐,这样也许事情搞砸了之后,不会落到解职的下场。
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暗中准备一直都在,只不过出于种种原因苏联的各界领导人都没有下定决心把齐奥塞斯库掐死,最终这些暗中发展的力量,被苏联最大的叛徒戈地图利用到了,成了敲响齐奥塞斯库死亡的丧钟。
苏联一直准备防止罗马尼亚脱离社会主义的力量,最终却被戈地图用来瓦解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这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脑残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一旦发现事情不对怕被清算,到时候就直接变成了叛徒。
就在谢洛夫做着相关准备,准备插手法国政局的时候,校方关闭楠泰尔学院,并责令科恩-邦迪等八名学生骨干到巴黎大学总部纪律委员会接受训斥,次日,巴黎大学学生到索邦大学总部门前集会抗议,教育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和校长让?罗什担心引起连锁反应,出面邀请大批警察入住索邦校区。这是巴黎大学七百年年历史上第二次被关闭,上次是因为第三帝国根据法国传统,警察不得进入校园,这些行动不但更加激怒了学生,也使得大多数教授、学者站在了同情学生的立场上。当天下午,一千六百名警察进驻校园,逮捕三百多名学生;学生们高呼“还我同志”的口号进行抵抗,结果遭到催泪瓦斯和警棍的镇压,学生和围观青年随即在卢森堡广场垒起了象征革命的第一道街垒,战斗开始了。
“法国的学生这次抗议,总觉得不像是一般意义上的抗议,经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确定这是各种社会主义的力量集体反应,其中包括了很多组成,但最大的是国际托派。”谢洛夫几乎跳着脚来到克林姆林宫的,因为他看到了可以撇请自己关系的希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