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1 / 2)

赵老说的不行,和其他意义上的不行是完全不同的定义。

如打铁花、银花丝工艺,之所以势微是因为不知变通,没了市场,才一步步走向衰亡。

但是金镶玉的市场一直都很好。

或者说,是因为它的市场太好了,反而导致了它的衰败。

想当初,金镶玉是多么华美的一个词汇。

金镶玉是从古代就有的一种工艺,据传这种工艺始于西汉。

当时汉王莽篡权,胁迫皇太后交出玉玺。

皇太后盛怒之下将玉玺摔地上,崩掉一角。

后来由能工巧匠用黄金镶上缺角,被称为“金镶玉玺”。

“金镶玉”由此得名,成为了古代一种最高规格的艺术珍品。

金和玉本身就极为华贵,诗仙李白也有诗赞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与玉的结合,进一步升华了它们外在的华美气质,更是为其增添了一种难言其妙的灵气,画龙点睛之笔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因为金玉材料的特殊性,匠人唯有在器形设计上匠心独运,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愈加光彩动人。

然而这种艺术正在慢慢被侵蚀,很多人一提到金镶玉就感觉是一种低端的工艺品。

至于为什么?

自然是因为某些人不择手段的圈钱所导致的。

如今商场里的金镶玉一般标价很高,商家也真是敢开价,随便拿一块出来都上万。

而吸引人购买的方式,就是打折。

打太多的话别人不敢买,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

于是商家又想出了一个妙点子:抽奖!

是的,很多人之所以买这种金镶玉,就是因为自己抽到了那个“宝贵”的两折或一折。

一万多的金镶玉,千把块就能买到,你心不心动?

买回家你就傻眼了。

原该用的极品软玉,被人直接撤换成了边角料——开镯子,牌子剩下的边角料!

而打磨则更加不讲究,随便机子一磨拉倒,工艺之粗糙就不提了。

最惨的是,连金子都是虚的。

如今金镶玉的金,大多是金箔。

1克黄金能压出1平方米的金箔,一个挂件大概会使用4个平方厘米。

按1克黄金300元来算,一平方米的金箔可以制作2500件金镶玉,每件金箔成本仅为一角二分钱。

最悲剧的是,用金箔的已经算是良心商家了。

更黑的商家连金箔都不舍得用,用黄铜等一些其它材料涂上去,然后表面电镀一下,看起来就跟黄金也没什么差别了。

而看起来很厚很值钱,是因为里面放一些铅或者其它东西。

加上原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的边角料玉,成本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些用的是韩料、青海料,连俄料都很少,价格在几块到几十的范围内。

更有甚者,连玉都不是,他们甚至用玻璃或者塑料、石头,表面再涂一层颜色来代替。

大部分都是模具压制的机工,连普通的工艺品都谈不上。

一件一两千的金镶玉,你猜猜它的原价值是多少?

随着这种粗制滥造的货品越来越多地流入市场,让金镶玉变成了很多玩家们噗之以鼻的代名词。

国家也无从阻止,因为它的的确确是叫金镶玉。

赵老无比痛心地道:“真是糟践了金镶玉啊……造孽。”

“这个……”陆子安也不知如何安慰。

其他的他还能帮忙宣传宣传,金镶玉这个,他也无从下手。

宣传?

不,它根本不需要,随便哪家商场走一圈,大把的金镶玉挂饰玩件。

“噫,不提了。”赵老摆摆手,倒也很是豁达:“随他们折腾吧,总有的他们后悔的时候。”

说着,他便拿出自己珍藏着的各种宝物一一展示给陆子安欣赏。

其实赵老这一系,从清朝开始就是朝廷的御用锔碗师,到赵老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传人。

陆子安的目光,最终被一个形状非常奇妙的碗所吸引。

这个碗一共有六片,每片的瓷色、花纹都不一样。

赵老顺着他的目光一看,顿时笑着朝卓老爷子道:“陆大师果然眼光独到,瞧瞧,专挑好的!”

随着他的讲解,陆子安这才了解到,原来这个碗是赵老的巅峰之作。

它是由六块不同朝代的官窑瓷块拼接而成,用梅花锔钉将其连结,可以做到过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