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全才李凡(2 / 2)

“这个……”李凡将被子放到一边,成功越过这个深坑,“你是无限流的,因为你的诗我按照时间顺序读下来,越写越精彩,总给人无限的期待,就像文学评论家郑元说的那样:‘读潇潇的诗,你永远在期待她的下一首,读其他女诗人的诗,你觉得这也就是她们的全部了。’”

潇潇笑了笑,心里盘算了一下,按照李凡的定义,自己应该算二流吧?最多15流?

她再次翻了翻那本诗集,看到了一首诗作,写得还不错,她道:“沐子写的这首仿古五言绝句还可以。”

李凡打断道:“这首诗中,唯一出挑的是那句春浅草木深,如果单拎出来的话,这个非常有韵味,也是这首诗的唯一亮点。”

“对,我也是这种看法,”潇潇说完后愣了一下,然后将书放回书架,又打开了一本崭新的书籍,是华国著名作家冯天的《落日》,她试探道:“《落日》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李凡走进书房,递给潇潇一杯茶水,道:“那个杨寡妇。”

“为什么是这个全书只露了一次脸的人物?”

“因为她那句话啊,‘凭什么男人三妻四妾合理合法,俺搞个老头儿你们乱嚼舌根子,老娘卖身赚钱,不依不靠,不坑不骗,比你们这些满口礼仪道德的贵妇人,背地里——’呃,下边的脏话我就不说了。”

潇潇放回《落日》,又看到了另外一本书,道:“《烽烟起》中你最喜欢哪场战役?”

……

“张晓菲这个人物你怎么看?”

……

“《天录》中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老三和孔二爷围棋博弈那段,你呢?”

……

10分钟后,潇潇看了看那整齐的书架,干净的书籍,总算明白了,人和人之间还是别相互比较的好。

潇潇又翻起了那本练字本,道:“你这字非常不错,你喜欢《锦瑟》这首诗?”

“嗯,一直在研究,读不懂。”

“哟,还有你读不懂的时候呢?也是,这首诗从古至今也没有个定论!”

李凡感叹道:“有些文字,要等到岁月堆叠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看懂,有些事情,也要等到生命有了一定的厚度才可以厘清。但这首诗,则是每过一段时间都有新的感悟,没有个定论。古往今来对这首诗的解读太多了。”

潇潇道:“古往今来解读这首诗的作品不下数百,解读的派别多达十余种,晚唐以来留有姓名的解家就达百位以上,包括刘克庄、苏东坡、黄庭坚、元好问、纪晓岚等等,各有解法,《锦瑟》算是千古一谜了。”

李凡开始吐槽:“但是国文教材上一定要给它定出一个标准的立意,考试也一定要按照标准答案走,你说是不是脑残,我就纳闷儿了,搞教育的都是精神病啊?要统一人们思想?你要不按照标准答案来,你就得不了分!就算你是苏东坡在世也不行!”

这话音刚落,客厅传来声音,“谁说搞教育的都是精神病啊?”

李凡几步走出书房,挠头道:“我说的是搞教育的都是精英,您听错了,精英好!”

随着小玲老师的到来,关于《锦瑟》的讨论彻底掀开了锅。

小玲老师是“令狐青衣说”的坚定支持者,而潇潇是苏轼一派的,李凡则是多面派。

李凡:“你要说《锦瑟》诗就是一首咏弹瑟的诗歌作品,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锦瑟这种乐器,有“适、怨、清、和”四种乐音。但是呢,李商隐和令狐楚的特殊关系……”

潇潇:“等一下,你到底是哪派的?”

李凡:“我哪派也不是,任何一派都有自己的说辞和道理,但都有解释不通甚至自相矛盾之处,我觉得啊,这首诗就好比《格尔尼丹》这幅画。”

小玲老师大感意外,“你还懂画?”

“不会画,但爱瞎分析,你们稍等!”

李凡说完,打开书桌抽屉,里面满满的都是一卷卷的画作,李凡翻了翻,抽出一个,见两位女士盯着抽屉细看,李凡笑道:“网购的,卷在一起,是不是像搞收藏那么一回儿事儿?”

两位女士齐翻白眼。

展开这幅印刷品,李凡道:“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打破了里和外、现实与虚渺的对立关系,建立起了一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和《锦瑟》的理念是相通的……画作是没有声音的,诗作也同样如此,当落笔成文的那一刻,诗歌便成为了凝滞的语言……这副画作的艺术创作理念和锦瑟这首诗是高度契合的。”

……

这一晚上,三个人聊文学聊到了2点多钟才休息,李凡在书房的沙发上将就了一夜。

而潇潇则在梦中思考着那副高娜的《格尔尼丹》和李商隐的《锦瑟》。

第二天晚上放学,萌萌也来到了李凡的新家,四人凑齐后,大家就不再谈论诗歌文学了。

客厅桌子上哗啦啦直响。

“吃!”

“吃什么吃,我碰!”

“碰什么碰?我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