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在精而不在多(2 / 2)

同时又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对于这些落榜的学生们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毕业之后,若是没有复读的话,则每三年可以获得一次考试的机会,复读就从最后一次考试时间算起。

虽然希望渺茫,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而此时,各大小书院也都分为了两个批次,一个是全力准备去长安赶考,在这最后一个月里进行突击培训。

其实也就是之前程知节搞的那些培训,主要是让各考生心中有个数,免得到了时候慌了手脚。

而另一个,则是开始朝着实用化进行培训,虽说从书院到衙门,初期是不会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但衙门也不是托儿所,培养新人的同时,自然也要保证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所以,在正旦开始以后,这些学生实际上就在各衙门的考核范围之内了,到三月考试之间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个评比。

而这个评比的结果,将很大程度的决定到他们将来是否能够被录取。

虽然这其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徇私舞弊的情况,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只能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这次的评比其实也并不是最主要的,这只是个参考意见,最终还是要以成绩和面试来决定的。

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有些不同了,半个月前,朝廷发来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大书院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人送到长安。

这种情况在书院建立以来便从未发生过,不过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么照做就是了。

而且对于各书院来说,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被选走的这些人,是不用参加科举的,而他们原本的名额,也自然会让给其他人。

至于其他的担忧,这个完全就是多想了。

四大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四大书院,是因为这里的教学实力最为雄厚,学生也都是最优秀的。

每年科举的名额,但凡是四大书院所在的州府,基本上有九成九以上的名额都被四大书院给垄断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选人的条件有些太过苛刻了。

成绩好,为人正直,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胆大,心细,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较强实践能力。

老实讲,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的命令摆在这里,各大书院甚至都以为皇上这是在选婿呢。

但皇帝的命令他们又不敢违抗,所以只能在毕业生中扒拉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多方了解评比,确认无误之后才将名单给报了上去。

不过名单不是立即报上去的,而是跟学生一起送过去的,跟那些赶考的学生不同,他们这些人要走的是官方驿站,也会有军队进行护送,至于让他们去干什么,这个就谁也不知道了。

翟亮就是其中的一个,论成绩,在书院中他的成绩并不算好,甚至属于吊车尾的那种类型。

可吊车尾也只是相对的,四大书院毕竟是四大书院,就跟后世清华北大随便拉出来一个学生,将他的成绩放在一个小县城的高中里,那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反正根据这次的摸底考试,洛州书院排名最差的学生在整个洛州三百四十六位,而洛州书院的毕业生有三百二十位,也就是说,整个洛州,三千多名同届学生,只有二十五人的成绩超过了洛州书院成绩最差的学生。

所以说,翟亮的成绩,其实也还算是不错的。

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命令中那一条条苛刻至极的条件,不然的话,不论怎么选,也不可能把翟亮这个排名二百五的家伙给选上。

而且,三百二十个毕业生,最终符合全部条件的,竟然只有七个人。

这就比较尴尬了……

“陈公,您说咱们若是只送七个人过去,陛下那边会不会有意见啊?”金裕满额头的黑线,愁眉苦展的问着。

金裕是洛州书院的副院长,主管教学,以前是个老儒生,不过思维转变的比较快,及时的投降了李元吉,所以才混了个洛州书院副院长的职位当当,而金裕又是从长安调来的,多年以来也都生活在长安,人脉关系什么的自然也都在长安。

虽说儒生现在备受打压,但打压的只是顽固不冥的那一部分,对于能看清楚事实的,李元吉倒也没有刻意的去打压他们。

陈公全名陈俊美,同为儒生出身,不过仅在早年在朝中担任过职位,后来便一直闲赋在家,在洛州有较高的名望,且当初也曾帮助过屈突通和段纶等人,所以才坐上了院长这个位置。

不过这个院长,倒不如说是个闲职,许多事情都有分管的副院长,他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不出乱子就好。

“可是有何风声?”陈俊美知道金裕有些门路,能够打听到一般人打听不到的消息,见他如此惆怅的问起,陈俊美又怎会不知这其中有隐情?

当然,就算金裕不问,他也能知道这里面有隐情,搞到朝廷都直接下了命令,这能是小事吗?

金裕点了点头,他的确打听到了,但这事他又不敢外传,不然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所以他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是点头确认一下。

“人在精而不在于多,我等皆是按照陛下之命选拔人才,只要我等没有糊弄陛下,想必陛下是不会责怪我等的。”陈俊美摇了摇头,他虽然不管事,但这件事情也是亲自参与了的,知道选出来的这七个人是绝对符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