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野心与选择(2 / 2)

只是看了眼汇报,将事情交给房玄龄去处置之外,闲散的李元吉便跑去看小品去了。

如今的小品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的娱乐方式,皇宫内聚集了大多善于创作的人才,经过雕琢,修改,之后在李元吉面前上演,之后还会推广至各个剧院。

事实上,养这些创作人才,朝廷是一钱也没有出,李元吉的小金库也同样没有出一钱。

钱生钱真的很难吗?在李元吉看来一点也不难,坐拥大好的资源,竟然还让国库缺钱,只能说明以前的统治者太过昏庸。

当然,事实上是李元吉的思想太超前。

谁能想到,这些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被拿到剧院去试演,如果得到观众的喜爱,剧院决定继续演下去,那就需要出一部分的钱才可以,虽然这部分钱朝廷要拿走一些,但对于这些创作者而言,那也是巨款,没个几贯几十贯的,还想拿走?没门。

在这个一日也就赚三钱的年代,几贯代表着什么?

各种各样的政策一通乱砸下来,不管别人懵不懵,反正百姓们是懵了。

但懵了不要紧,事实能说话,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对他们来说,的确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怎样,一家每日都能有个至少三钱的进账,有了钱,这日子也就好过了。

这不,又来了一个好政策,虽然这政策一些百姓们不大喜欢,但是关注的人也依旧不少。

这年头可没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

只有当兵才有出路,以前的府兵,可不是谁不谁就能当的,没有点家底的人是当不了滴。

但是现在不同,就算家境不行,只要其他的条件符合要求,也是可以当兵的。

“姓名!”一文职军官坐在桌子上,瞅了眼面前的人,低头看着手中的两份名册,询问着。

“刘大壮!”刘大壮大口的喘着粗气,若不是休息了一小会儿,险些喘不过气来。

“年龄!”

“二十有二!”

刘大壮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简直毫无人性。

以前也见过官府点兵的流程,但却从没见过这样的。

上来就问个一句大致的情况,符合要求就进入选拔,两个硬性指标,也没什么技术要求,就是跑,围着一个大校场跑,最低的要求是跑十圈,每圈每个点领一个记号,算下来也差不多有十里的样子。

这是最低的标准,刘大壮打小身体就不错,生了多次病都能自己扛过来,身材虽然瘦小,但却也颇壮,这次直接跑了二十圈上限,整个人都快累嗝屁了个球。

然后又进行了一项说是灵敏度的测试,就是军士拿着一根缠上布的长棍子朝着你刺,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躲过去就行。

刺的速度不快,力度也不大,正常人基本都能躲过去,只有几个倒霉蛋挨了几下,但也还是过了。

然后就到了这里,刘大壮一脸的懵逼,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啥。

“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本土,一个是去边疆,你自己考虑一下。”

“啥?还能自己选的?”刘大壮有些懵逼,前面倒是公布了本土和边疆的待遇,无论是本土还是边疆,待遇都很吸引人。

当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没什么文化的老百姓,竟然不知道本土是啥意思。

“当然可以,陛下对此的批示便是,从不强迫任何一个人,去他不想去的地方。当然,这只是现在,进了军队以后,可就没的选了,所以现在你还是好好选吧。”

本土与边疆,各有各的好处。

本土求稳,现如今基本不会有什么大事,就是训练而已,参战的机会并不多,但立功的机会却不多。

边疆则是更容易立功,且待遇高,很适合那些穷到家徒四壁的人去,虽然危险,但收获却更多。

“去边疆!”听说能自己选,刘大壮几乎不带考虑的就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自己家里孩子多,兄弟姐妹八个,大的已经三十多,小的也才十来岁,就是刘大壮自己,也有三个孩子,如今老四正在怀孕之中,离开本土固然不舍,但压力那么大,在外面抢个工作差不多都能用打仗来形容,既然是职业兵,本土和边疆并没有什么区别。

刘大壮一早就想好了,也一直祈祷着将自己分到边疆。

此次军事改革主要是照搬了齐军的改革方式,彻底打破了以往的规章制度,打破了轮番戍边的规则。

但这并不代表本土的军队就不会去边疆,他们也会去,但只是作为训练的一部分,并不需要长期驻扎。

统计官将刘大壮的名字写在了边疆的名册上,然后便继续着下一位。

每月两百钱的军饷,每年一个月的假期,每年多发一个月的军饷,这个待遇,还是很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