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来自异邦的嚣张(1 / 2)

因为名单是早就筛选好的,单是房玄龄自己就筛查了不下十遍,李元吉也亲自看了两遍。

除此之外,房玄龄还特意私下里召开了内阁会议,将这份名单拿出来讨论了一番,这才有了最终的结果。

这份名单中共有官员一千一百三十七人,其中五品以上二十七人,其余皆为五品以下,吏三千六百六十一人,共计四千七百余人。

单是从才撤掉的人员,就能看出此前的朝廷构架到底臃肿到什么程度。

而余下的官员,仅仅剩余不足七百人,等这批人走了以后,去年科考通过的六十六人补充进来,正式的官员也才七百五十余人。

而吏剩下的更少,留人的原则是优中选优,但也有一个数量的匹配,三品大员,每人配五名吏,五品官员配两名,五品以下,或是不配,或是配一人。

按照这么个标准,剩下的吏数也只有一千余人。

要说担忧也并非没有,但在一些部门早已开始进行试验,虽然累了点,但不至于整个衙门因人手不足的问题而瘫痪。

早在三个月前,各衙门也开始进行提前的适应,而在这个时期,基本上谁走谁留也都有了数。

裁员,无疑是残忍的。

但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对剩下的人进行一个好的鞭策,这又是势在必行的。

拿着暗卫传来的消息,李元吉看了一遍又一遍。

有人不满,到处发泄,有人只是停留在嘴上,也有人将其付出了实际。

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决定卖掉关中的田地,全家迁徙到镇州,那里绝对是当下最火热的地方。

有学上,有便宜的地可以买。

朝廷给了他们每人一次购买田地的机会,限制次数,但却不限制数量,有钱的可以多买,没钱的可以少买,有人打算到北边去发财。

至于什么边关不边关的,突厥已经降了,北边只剩下个还算是有点实力的薛延陀部落,可薛延陀部落根本无法对唐朝形成威胁。

身处于官场的他们,很清楚薛延陀部落跳不了多久,如今朝廷已经缓了过来,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腾出手来收拾他们,所以,北边很安全,至少比关中还要安全。

也有人不舍的离开,想要将名额转卖给其他人,自己一家继续留在关中。

各种各样的选择,各种各样的结果。

除了户部要忙于更改土地性质以外,最忙碌的,反倒是成了暗卫,他们要紧紧的盯着那些被裁掉的官员,生怕他们会做出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

要想富,先修路,口号已经提了出来,但能有多少人理解,就是个未知数了。

古代修路并不像后世那么复杂,还要进行详细的测量。

这个时代修路,简单到让人不敢想象,甚至是难以置信。

修路只是沿着原先的路进行修复,或是顺着已有的小路扩充,或是前面束一杆旗子,直着修过去就行,绕开一些过不去的,能少修桥就少修,只要遵守这一点,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一队长长的队伍,正在沿着坑坑洼洼的官道一点点的向前走着,车是四轮马车,朝廷统一供应的,拉车的有牛,有驮马,有驴,各种各样的牲畜都有,朝廷将这些租借过来,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准备,以便加快来年修路的速度。

没有后世的机械化运作,就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搞定。

道路所经过的州县,由各州县自己负责修建各自境内的道路,朝廷会统一指派人员进行指导监督。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的人让你怎么修你就就怎么修,不让你干啥别干就是了。

这么做的好处是,只要材料足够,整条线可以同时开工,若是遇上个好天,不用怎么修桥的地方,一两个月就能修通一条长安至洛州的官道。

车队缓缓的停了下来,正在队伍正中央的敬播皱了皱眉,连忙问道:“前方为何停下?”

“监事,小的这就去瞧一瞧!”身旁分配的小吏连忙策马前行。

敬播点了点头,心中稍稍有些烦闷,倒不是因为自己被派来干这个,如果在两年前,他肯定会抱怨。

但是现在,了解了新的官僚体系之后,敬播恨不得多做一些这种基层的苦活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