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议(1 / 2)

季望楼所介绍的情况,林源心里是门清的。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想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也正是因为思想体系的巨大差异,从诊断一直到临床,相差的地方就更多了。

单就手段上来说,西医植根于治,也就是不管什么病症,在人体表现出来灵床表现,对病症的各种情况使用相应的各种手段。

就比如说感冒这个病症,体温升高,自然首先是降温消,有炎症自然是消炎,更严重的一些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什么种类等等。

不得不说,这一系列的医疗流程,对于治疗的规范化是有很大好处的。而且,也便于把医疗体系模板化,形成一个从诊断到治疗的完全标准化的一个流程。

就西医而言,绝大多数的病症是能够进行标准化的诊疗的。也就是说,西医的眼中只有病,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平常百姓,到了西医面前,就只诊断病症,然后按照西医的治疗标准进行治疗。

这样的治疗方式就像是一个非常规范化的口诀,也可以说是模板。同样是感冒,你去找普通医生,他会这么看,找专家他也会这么看。

所有的西医医生,针对同一个病症,采用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完全是有据可循的。在西一方面,真正有难度的东西,除了各种手术,就是诊断,可以说普通医生可专家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准确的判断病情,只要判断清楚了,治疗方案其实是有据可循的。

可中医与西医截然不同的是,中医诊断病症针对的是人。每一个人,哪怕是表征一样,有发热恶寒的症状,都要具体分析,通过自身独特的观察,诊脉,询问,辩证分析,然后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治疗的方案。

西医针对病,是一个相对精确的概念,因而好制定标准,就拿发热的症状来说,西医完全就把发热的体征当做发烧,进行物理降温或是药物降温就可以了。

而同样是针对热证,中医则是有太多的理解和繁杂的应对方案。如果把这些具体的东西都列入到标准,估计一部中医规范管理条例,能够比得上本草纲目了。

另外,中医绵延几千年,在各个地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进而衍生出了众多的流派,许多的流派秉承的中医思想是一样的,但在具体的治疗手段上,则是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手法,也因此而产生了不少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医学流派。

产生众多流派,众多不同中医理念的根源,在于中医的指导思想和华夏实在太广大的地域。

正因为中医思想是以人为本,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具体辩证分析,所以,每一个中医大家,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相同病症的不同理解。

而在具体的治疗中,中医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在自身行医过程中对自己最有效的治疗总结,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这是中医滋生出许多流派,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的原因。

华夏地域广大,也是原因之一。华夏地域,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如此大的跨度,使得华夏的人群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当中。

在每一个具体的环境当中,所产生的病理病状都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中医其实对于病理的解释很简单,内因,外邪。

所有的病症,都是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身体阴阳失调,进而产生疾病。环境是一个重大诱因,所以在具体的地域中,就会有具有地域特色的疾病。

同样是风湿,北方的和南方的病人,很可能就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如果强行把病症划归到同一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是非常不科学的。

正是因为中医本身有这样复杂的问题,加上中医因为自身的指导思想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各地方总结上来的东西,都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导致中医很难完全的标准化,这个治疗是不是合法,是不是符合规矩,根本就没有清晰的界定。就好像卫生部的一些中药用药标准,把砒霜、附子等一些有毒的中草药限量,然而在很多时候,这样的量根本是没办法治病的,如果中医人用了,治好了自然无碍,出了事,这就是违规,就要承担责任。

别说是季望楼这些卫生官员头疼,就是林源这样的内行,都感觉无从下手。

季望楼邀请林源参加这样的会议,确实是给林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林源把自己的这些想法都说了出来,最后表示,国家对于中医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作为中医人来讲,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和肯定的事情。

但现实却是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任何想要一蹴而就,马上甚至是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范化标准,都是不切实际的。

强行对中医实行标准化管理,在林源看来,是一种十分短视,十分野蛮,是一种拔苗助长,从长远来看,是一种危及到中医健康发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