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真正的商贾(2 / 2)

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2628 字 8天前

但是他也渐渐的发现了大明皇帝并非无所不知,有些事,大明皇帝也有些理想化,就比如这重商一事上,就需要反复斟酌,一道诏命下去,可能会要了大明朝的命。

其实李自成的话不难理解。

李自成说的这段话,并不是他自己说的,而是汉朝贾谊所说,而且一直可以沿用至今。

其实商贾越多,大商人越来越多,社会必然产生务虚之风。

当一个国家的百姓们,辛勤劳作了三十余年,结果连安身立命之所,都买不起,甚至不如人家花两年炒房赚得多,这种务虚之风,就会达到极致。

世以俗侈相耀,人慕其所不如,悚迫于俗愿,其所未至,以相竞高。

世人以俗气奢侈互相炫耀,人们会羡慕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困于四方钱财之内,所作所为,皆为利往,得不到,就会竞相争夺,甚至会去借贷,去争抢这些虚妄之物,比如裸贷买包。

这就是务虚之风。

饰知巧以相诈利者为知士——大约就是社会上会诞生一大批成功学大师,四处宣扬自己的所谓的成功,而后获得无数的拥趸。

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大约就是后世那些币圈私发的算法货币,没有任何国家信誉背书,却有人趋之如骛,并且笃信其价值。

敢犯法禁昧大奸者为识理——大约就是官绅勾结,欺上瞒下,夺缗利,中饱私囊,比如神奇的400亿。

全社会的务虚之后,必然需要有人接盘。

若是没有人接盘,突然遭遇到了某些灾难,就会:【即遇凶旱,必先困穷迫身,则苦饥甚焉。】

瘟疫和灾荒,会检验一切。

朱由检忽然笑容满面,其实“重农抑商”和“房住不炒,发展实业”居然是一个逻辑循环,那就是务本。

李自成的劝谏其实很对,朱由检的鼓励商贸是务虚,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务本。

朱由检当然不是个小气的人,既然李自成说得对,朱由检的路线发生了一些错误,但是好在,已经在李自成的提醒下,是可以纠正的。

其实解决的办法也不难,当大明皇帝深知路线错误,百姓根本无法享受到商贸发达带来的好处,却要为此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那就不得不借鉴古人的方法。

比如南宋。

商货生产之后,必然会产生交换,产生交换,就需要用到货币。

而大明皇帝并不能阻拦商品的交换,若是不管,那富可敌国之后的豪强,就会告诉大明皇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只要如同南宋那般,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将私人商贾变成官营,顺带着让百姓各按本业,保障大明根本性稳固之后,再图谋改制就是。

朱由检越想越觉得可以,这不就是计划经济吗?这一套他很熟悉呀!

“朕在考虑还要不要让你去勇字营。”朱由检有些犹豫的说道。

整个西暖阁都陷入了寂静之中,沉默良久之后,朱由检才挥了挥手说道:“去吧。”

且随他去吧。

王承恩依旧在忙碌着皇帝出巡之事,他有些担心的看着出巡的路线图。

这要是出了什么事,肯定是天翻地覆的大事。

大明明公们不敢造反,但是大明的龙虎将军已经反了,他们的确有合作的空间。

“现在有人去接福王吗?”朱由检突然开口问道。

王承恩犹豫了一下,说道:“有人接触过福王,福王府上的太监回禀,有人去递过名帖,但是福王没有回应就把名帖给烧了,下令封闭王府,终日饮酒作乐,不见外客。”

“福王似乎是不敢。”

朱由检一愣,才点头说道:“多好个机会呀,他要是造反就好了,造反了就可以进一步的宗禄削减,进一步的折钞,还能下达勤王诏书。”

国家陷入紧急状态,对朱由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可以进一步的收权,开始他的计划经济。

可惜了,福王的胆量似乎差了点。

“改元之后,明公们就来不及了呀,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有什么反应吗?”朱由检继续问道。

若是改元崇祯之后,明公们再动手,还有什么胜算?

那是朱由检将正式成为一统天下之大君,接受万国使者的恭贺,到时候明公们再玩什么幺蛾子,为时已晚。

王承恩拿了两本奏疏递给万岁爷说道:“瑞王称病闭门不出,惠王饮酒,从不提京城之事。桂王所封之地衡州,他才刚刚就藩没几个月,就发生了民乱,眼下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上书请旨移藩至梧州。”

“衡州民乱?”

王承恩点头说道:“桂王大兴土木,建造桂王府,极具奢华,前几天被人攻入了藩王府内,湖广巡抚刘熙祚赶到,才算是保住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