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圆成看出了薛汪的迷惑,接着说道:
“大汉以才能选拔人才,遇到有才能的人才,我等自然也甘心举荐。令郎有万夫不当之勇,多加培养就是一方猛将,未来能够接替先贤之衣钵为大汉开疆拓土,亦是好事,某当然不介意举荐以防其因不能施展所长反而为大汉之害,不是么?”
薛汪顿时讪讪一笑。
造反,我们父子倒是不敢。
更何况在大汉混得这么好,干嘛要造反?
韦圆成也是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了,不由得笑道:“能够如实阐述令郎之功,则令郎便可为朝廷所重用,到时候某亦能有伯乐之名,岂不美哉?”
薛汪跟着笑了笑,不过似乎还在思考什么。
韦圆成并没有再多说。
薛汪这种老一代人出生在乱世之中,从小接受的理念就是要保护祖业、振兴家族,对于他们来说,家族和个人的荣辱利益显然要高于民族和国家的荣辱利益。要不是因为金城薛氏本身的利益已经和金城之存亡、金城百姓之存亡牢牢地捆绑在一起,金城薛氏也不见得会乖乖的守卫这个西北偏远的大门。
正是因为这种已经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所以让虽然官职比自己小一级,但是年龄却大了很多的薛汪,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因为薛汪敬服的不是自己这个偏将军,而是自己背后的长安韦氏。
这种观念显然在现在的大汉也已经不合时宜,但是毕竟出身西北的薛汪和中原主流思想之间几乎没有多少接触,自然就很难接受和理解这种思想。
他的纠结和犹豫就在这里。
当韦圆成告诉他,世家不算什么,甚至世家已经在逐渐变成一个人前行之拖累的时候,薛汪当然有一种自己的世界观都被颠覆的感觉。韦圆成相信,之前也去过安定、对大汉既有的主流思想也有所了解的薛汪,肯定并非完全不知道这件事,只不过薛汪并不想接受或者承认罢了。
毕竟让一个人承认自己前半生所有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这本身就不太现实。就现在来看,能够接受并且拥护于这种思想潮流的,实际上还都是和韦圆成一样的年轻人。至于各个世家之中曾经的中流砥柱,这个时候实际上都因为对这种潮流保持谨慎和观望的态度而选择退居二线,既是给年轻人们腾位置,也是自己本身有所怀疑。
所以薛汪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反应,韦圆成并不奇怪。
韦圆成要做的,是让薛汪的这种想法不会继续影响到薛举。
因此他也很乐意与向上面阐述薛举的功劳,这样薛举自然而然就有机会在之后进入学校学习并且接触这些新的思想潮流。
如此一员猛将,当然不能让其因为思想的保守和落后而不能为朝廷所用、不能为这一代人所容。
薛汪显然也能感受到韦圆成并没有多少恶意,因此虽然他不理解,但支持还是支持的。
——————————————
长安城,夜色已深,但是御书房中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