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门的划拨(1 / 2)

权倾南北 然籇 1242 字 8天前

不过还是有明眼人能够一下子看穿陛下的想法。

陛下实际上也是借助这个机会削弱了相权,甚至直接把宰相这种概念给抹去了。

从秦代设立丞相、廷尉和御史大夫的三权分立开始,丞相就一直是皇权最直接的约束,甚至干脆就是一直站在中央集权的对立面。只要有丞相在,皇帝就不可能真的做到大权独揽。

不过秦始皇的强大和威严,让任何人都只能雌伏,即使是丞相有足够的权威和实力,在秦始皇的压迫下也只能乖乖打工。正是因为很清楚自己实际可以获得的要远比之前已经得到的多,所以李斯才会在赵高的诱惑下铤而走险。

秦始皇的继任者公子扶苏,那也是早有贤名的,背后又有蒙恬大军作为依靠,所以登上皇位之后完全可以不顾及李斯的欲望,李斯依旧还是一个打工仔。而胡亥就不一样了,一个心性未成的小屁孩,还不是被自己和赵高内外拿捏、任由宰割。

而自从两汉以来,丞相的名称虽然多有变化,宰相、执政、辅政等等都出现过,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么大的权力。

丞相的权力被削弱,实际上李荩忱还要感谢于南朝的各代君主。南北朝乱世以来,南北两边几乎年年都要兵戎相见。而兵戎相见的代价自然就是朝廷必须要把很大的精力都集中在对外的进攻或者防御中,对内政本来就多有疏忽,以内政起家的丞相,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获得实际权力了。

而且南北朝各自的特点在于,北方群雄争霸,乱作一团,而南朝虽然多年来维持疆域不变,但是坐在皇位上的人总是变来变去,或是兄弟阋墙,或是权臣相逼,皇帝甚至旗号都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所以为了加强对兵权的掌握,皇帝也一般都会分封自己亲近的兄弟子嗣在外,执掌兵权,镇守一方,并且和自己互为奥援,避免朝堂上出现权臣觊觎皇位。

尤其是到了南陈一朝,朝堂之上的权臣实际上远远没有朝堂之外的权臣来得多,各地亲王无不拥兵自重,当年的陈顼就是这么上位的,后来争夺皇位的陈叔陵、陈叔坚等人,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

正是因为南陈的这种教训在,所以李荩忱能够一手削弱地方上统兵将领的权力,在军中推行主簿、司马和行军长史三级制度,从各个方向上完全掌控军队,同时在朝堂上自然也就能够推行之前实际上一直都不怎么受待见的三首六部制度,尤其是强调这其中的六部制度,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把原本散落在那些地方上的亲王、都督手中的各种民政实权收回来,朝廷才真的能够掌控地方。

当时朝野上对此也是达成共识的,毕竟大家也都被无休止的皇室内部倾轧和权臣之间的矛盾冲突闹得头大,六部制度的确可以加强朝廷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同时又不至于使得朝廷本身的权力过多地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身上,自然再好不过。

只是这六部发展着发展着,规模越来越大,部门之间也不再和之前那样抱团取暖,反而相互之间开始争夺人力和物力,形成对峙,随着部门越来越多,都官尚书而或者宰辅的任务也逐渐从原来的统带变成了居中调和。六部是谁都不服气谁,都官尚书而或者宰辅自然也就变成了中间的老好人,左右劝说,避免矛盾激化直接影响到大汉的正常运转,至于卷携六部而直接和陛下对峙,形成对皇权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