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1 / 2)

权倾南北 然籇 1347 字 8天前

因此,南陈的百姓心向北方并非不可能。

然而大汉的百姓,却不可能心向北方。

华夷有别,在南方百姓的心中,南方终究还是当初东晋衣冠南渡的华夏正统血脉,相比之下,北方蛮夷之辈,不但不服王化、自立称帝,甚至还想要“去汉化”和“鲜卑化”,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所以百姓们是绝对不会对北方有太多认同的,历史上也的确是在杨坚取代宇文氏并且刹住了北周“鲜卑化”的进程,南朝百姓才因为之前所述的原因也好,因为北方的强大和富足也罢,开始倒向北方。

在这个时代,杨坚已经是大汉的手下败将和阶下囚了,这种心向北方的事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而且李荩忱入江南,南陈百姓也从陈顼末年——是非功过分开说,陈顼秉政的早期和中期还是比较勤勉并且政治清明的——以及陈叔宝初年的昏暗之中一下子过渡到了大汉,整个大汉上下充满着蓬勃朝气,朝廷也好,社会各阶层也罢,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军事等等的快速发展,百姓们也能够感受到大汉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生活自然就带来更多的好处,无论是什么方面上,人们都能感受到生活在变得越来越方便,自然对于大汉的归属感也就越来越强。

他们以自己是大汉的子民为荣,以自己能够生活在大汉并且为大汉尽心竭力为荣,所以当大汉的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厮杀的时候,他们愿意为这些将士们祈福。

比如现在建康府大小寺庙甚至皇宫大司马门前的广场上、皇家药房门口,都有人们摆放的红白色分开排列的蜡烛,红色是祝愿和保佑征战的将士,白色是悼念和纪念牺牲的将士。

而建康府的禁卫军英烈祠、钟山的大汉英烈祠、水师英烈祠等等更是香火不断,甚至于其他寺庙的和尚们都觉得自己要失业了。

如今大汉胜利了,这些百姓们更是为大汉的将士们感到骄傲,哪怕是这其中并没有他们家的子弟,不过这种情况倒是并不多见,建康府作为大汉的中枢核心,也是大汉直接受到朝廷政策影响的地方,也几乎是响应大汉各项政策最为积极的地方,如果说这是一个人心思变的时代,那么建康府就必然是这滚滚旋涡的核心所在。

因此即使是夜色已深,建康府依旧陷入欢乐的海洋,灯笼一点点点亮,逐渐整个建康府都笼罩在光芒之中,城门洞开,禁卫军沿着街道放哨,而朝中最新的消息,宵禁解除,百姓们可以上街载歌载舞。

一时间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影欢呼雀跃,人们手牵着手,从大司马门一直到朱雀航,整个秦淮沿岸、大街小巷,甚至包括权贵云集的乌衣巷,都被欢呼声和歌声淹没。

先是各式各样的江南民谣,然后就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岂曰无衣》,再是所有人向着北方唱起来《楚辞》之中的《九歌·国殇》,以期能够祭奠和告慰这一场场血战之中倒下的汉军将士。

整个建康府在最后的歌声中再一次归于平静,不过这歌声所掀起来的奔涌的热血,却是在所有人的心中迟迟不能消退。

对于大汉,他们又有了新的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此生无悔为汉人啊。

站在大殿的台阶下,出来透一口气的沈君高正好听到了城里如浪潮一样的歌声逐渐平静下来,他默然负手。

身前的建康府,如海洋一样的灯火逐渐消散,人们带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动各回各家,而身后的大殿里,依旧灯火通明,年轻的官员们在努力想办法如何调度才能尽快把所有需要的东西运送到前线汉军将士的手中。

随着他们一份份案牍处理好,立刻就有负责传令的士卒跑出大殿,按照命令的重要性与否,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分别开始往外跑,整个大汉中枢机构疯狂运转起来。

年轻人,整个大汉正在通过年轻人支撑起来并且在大步向前走。

自己这样的中年人,或许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中流砥柱一样的存在,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明显的感觉自己老了,时代在进步,在大踏步的向前进,而自己在思想的革新上终究没有办法和年轻人相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