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乐远没有考证不知道真假,但是不论真假,国内顶尖人才流失到国外的情况确实非常严重。
就拿乐远的亲身经历来说,他从南大硕士毕业后,在东瀛名古屋的校属研究所呆过一段时间,跟他一起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学生,而这两个学生在回到华清拿了博士学位之后,又回去了东瀛,只有乐远一个人还留在华夏。
人才趋利,虽然很现实,但是这话却一点都不假,在国外,不管是科研环境还是经济条件,确实要比华夏要好很多。
在后面几年,这种情况要缓和一些,一部分人才也有一些回流,但是这根本改变不了现状。一直到后世,还流传着一句话——一流学生在国外,二流学生在华清燕大,华清燕大毕业后,一流人才去国外,二流人才留国内。
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现在国内留学热,一般家里面有条件的,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国外去上学。
这种人才外流的情况,也促使了国家在后来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一开始的“百人计划”和后来的“千人计划”,说白了,就是拿钱吸引滞留国外的人才。
乐远当时还了解过“百人计划”,国家以每人200万元的资助力度从国外吸引并培养一百个左右的优秀青年。
而且在国家的带动下,各个省区也都推出自己的“百人计划”和“千人计划”,还有诸如“杰出青年计划”。
跟华夏这些“引凤回巢”的计划相比,其他国家也不遑多让,像印度就因为这个而实行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做得更直白,他们的国籍法使得海外优秀人才可以优先获得双重国籍。
这些个计划,说实话还是有效果的,回国创业的海归确实在极速增加,但是高层人才回流率却仍然不足。
乐远当时就对这种着重点在“钱”和“房”上的引人计划不看好,而事实也如乐远所料,这些计划也确实并没有俘获海外人才的心。
而乐远分析,海外人才滞留不归,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学术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才选拔环境”这些软环境上面。
海外人才不满意国内的这些软环境,自然也就不可能回来。
而乐远现在要做的就是,创造这些环境,然后用这些软环境把他们吸引回来。
乐远相信,只要这些环境上去了,哪怕比国外差一点点,国外那些滞留人才也都会考虑回来的,毕竟华夏人都还是有落叶归根的情节的,其实又有几个人会不爱自己的国家呢?
到那个时候,可能真正要担心的就是美利坚这样的发达国家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又要回流到华夏来,肯定跟吃了屎一样难受。
想到这里,乐远放佛已经看到了在人才迅速回流的情况下,美利坚人难看的表情,他忽然浑身充满了动力,他的眼光也从工厂任务放大到了为滞留海外的人才创造软环境上面。
可是想要创造这些软环境又谈何容易,国家做了这么久,费时费力没做到事情就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么?
乐远忽然又想到杏花中学门口的那块石头上面的字——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