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云军工学院(上)(2 / 2)

崛起军工 安溪柚 1574 字 9天前

不说别的,困扰柏毅和总后首长多日的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便因为冯·莱曼的泯灭与世,有了最新的进展,因为斯图腾贝格第一时间便告知总后首长柏毅和冯·莱曼是亲密的师生关系。

总后首长一听,原本还有些犹豫不决的心,终于坚定下来,于是在行驶的列车上便开始起草有关航空发动机工业的规划报告,其内容无外乎就一个,那便是将核心机与具体型号分开发展;

主要技术力量集中在航发的核心机上,以此为基准,逐步在材料、冶金、精密制造、人员培训等领域进行深入推进,争取在10到15年的时间里具备独立研制、生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能力。

当然报告的最后,不忘加上冯·莱曼有关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基本思路,之所以不提柏毅,不是总后首长不信任他,只因为航空发动机牵扯太大,涉及的相关领域层次太高,投资更是个天文数字。

不得不让中央慎之又慎,否则一旦走错了路,损失可不是如今一穷二白的中国能够承受的,所以必须得有个重量级人物才能让中央首长树立决策信心,很显然柏毅这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那百十来斤的体重显然不够。

柏毅对此倒是不介意,硬伤就是硬伤,也不是他能改变得了的,只要能让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有一个正确的发展道路,管他重量是轻是重,只要结果好,才是真的好,所以当总后首长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柏毅便不再参与此事,因为那已经是另一个层次的事了,有主管工业发展的总后首长去争取,既定的方向应该不会有太多偏差。

更何况他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头疼,那便是随他来到中国的八十七名德国专家,这个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将他们集中起来在一个厂里,是能够将这个厂的技术实力提升起来,可对全国的整体技术的帮助却微乎其微。

可要是把他们撒到全国数百家军工厂里,八十七人的数量又显得太过单薄,作用也是不大,思来想去柏毅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八十七名德国专家集中起来,为他们开办个专门的学校,用以培养定向军工人才。

这个想法报到总后首长哪里,立即得到同意,刚到满洲里便与东北局取得联系,责令柏毅负责军工院校的筹备工作,原本柏毅还想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因为自己的一句建言,就又摊上事了,既然如此,柏毅也不客气,直接假公济私了一回,将这八十七名德国一股脑拉到白云厂,他要利用这里的空厂房,建立产学研一体的白云军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