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六)(1 / 2)

星光战场 方非烬 2482 字 14天前

第二天贺嘉逸一大早就来到了杨启训的小院。

杨启训一夜没睡,眼睛里面满是血丝,但精神却出奇地好。看到贺嘉逸进门,便赶紧伸手招呼道“来,小贺,快过来,咱爷俩赶紧交流一下昨天的那两首歌!”

“杨老师,您……您熬了一个晚上?”贺嘉逸看着杨启训浓重的黑眼圈,瞪着眼睛道。

“没什么没什么,见猎心喜罢了。”杨启训不在意地摇了摇头,“先来看看,这是我总结的东西。”一边说着,杨启训将手头的几张纸递给了贺嘉逸,“你先看看,我去洗把脸。”

贺嘉逸接过那几张纸,稍微扫了几眼,便随手放到了一边。他转身进了厨房,趁着杨启训洗漱的功夫,给自己的老师冲了一杯牛奶烤了几片面包,顺便煎了一个鸡蛋。等他端着盘子回到那间视听室的时候,杨启训已经重新坐在了房间中央的沙发上面。

“杨老师,您先吃点儿东西。”贺嘉逸将盘子放下,顺手又捡起那几张纸,坐在杨启训的身边认真看了起来。

杨启训笑了笑,也不说话,自顾自拿起贺嘉逸准备的简单的早餐吃了起来。

杨启训这样一个老音乐人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自然不是京城卫视的高谦手底下那个小萌妹能够比拟的。纸上记载的东西很多,初看上去非常杂乱,但又带有明显的由浅及深的脉络,应该就是杨启训一晚上的试听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感悟随手记下来的结果。

“歌词‘雅’,带有明显的诗词及骈文的韵味……”纸上面首先就是这一条,贺嘉逸不自觉点了点头,老师用一个“雅”字,很清晰归纳了这两首歌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借鉴古诗词的同时,经过了很明显的现代汉语的加工,并不突兀,让普通人能够理解,但又显得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这是杨启训对于这两首歌的歌词语言风格的总结。

第二条则更像是是杨启训的猜测“结合v,或许这两首歌先有了故事,才有了歌曲。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用音乐讲述故事的过程。而故事实际上也并不稀奇,才子佳人、远行与等待等等,这是很明显的志异故事、话本小说以及民间传说中的故事风格或者说套路。”

贺嘉逸又点了点头。如果只听音乐的话,无疑《青花瓷》和《蜀绣》这两首歌是很让人惊艳的作品,而配合上v的话,那就不是惊艳了,甚至可以说是震撼。对于v对音乐的衬托和补充作用,许多音乐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真正能像这两首歌这么优秀且契合音乐本身的v作品少之又少。

不过贺嘉逸紧接着又皱起了眉头,根据他一直以来所接受的音乐教育,v作品应该“从音乐的角度去创作画面”,而不是“从画面的角度去理解音乐”。如果按照杨启训写下来的东西,这两首歌先是有故事,然后才有了作品,那不应该是本末倒置了吗?

他顺手抄起笔,在这一条前面画了一个问号,才继续往下看。

“配器大量采用民族乐器,古筝、琵琶、胡琴、笛子,不仅仅是音色本身的需要,还是音乐本身风格的需要,传统的配器和歌词的古色古香韵味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与此同时,并不忌讳同时采用西洋乐器,兼容并包。”

这一点贺嘉逸也是赞同的。在《青花瓷》和《蜀绣》这两首歌中,明显的民族乐器的音色让这两首歌增色不少,而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的配合,其出彩程度更让人吃惊。之前并不是没有音乐人做过这样的尝试。甚至可以说,在接受了西洋乐器的洗礼之后,音乐人对于传统乐器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造和发展,贺嘉逸以前跟着杨启训去听过一场中央民族乐团的现场音乐会,在现场就见到了和中、低音提琴很相似的拉阮,补充了传统乐器合奏时中低音音部的不足,不光贺嘉逸目瞪口呆,就连杨启训也是赞不绝口、一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