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刘备借兵(1 / 2)

纵兵夺鼎 夺鹿侯 2959 字 13天前

孙坚走了,带着他与燕北商议好的通商事宜与满腔怒火倾兵南下,誓要与周昂分个高下,让袁绍知晓他孙文台的厉害!

作为回还辽东后引战船南下的识途者,孙坚将部下韩当留下,暂时跟随燕北在将来一路北上再引领船队南下,当然了,也要负责挑选马匹品相这些杂事。

孙坚的眼光不可多说,把握问题极为精准,一口便点明了他所需要的战马。

肩高六尺六寸,体魄便大多健壮;两岁往上,都经历了马夫驯马,可以直接投入战场。

这样的体魄,即便在幽冀这些拥有大量马匹的北方也可以称作良马了。燕北可以断言,眼下的辽东战马中,能够达到这样标准的也就三千匹上下……这还是估算了辽东马场那批长到两岁新马崽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

但这样的交易,对燕北而言更值得。

因为他不缺钱,金钱对现在的辽东来说是最没用的东西。有在洛阳得到的这些宝物,回辽东了难道燕北还会担心没有金钱吗?不可能!

战马很重要,在与吕布的交战中让燕北对精锐骑兵在战场上所能做的事情更加了解,那些并州精骑的甲胄也给了燕北很大的启发,组建一支属于辽东的精锐骑兵便已经能够提上日程。

可他有很多战马,甚至将来还会更多……战马是能够生出来的,可那些掌握精湛技艺的匠人,生不出来。

这一次与江东通商,能够给他带来匠人。

五百匹战马,能够为他换来四至五百名匠人……就像辽东铁邬一开始那二十名世代为匠的老人们一样。

他们能够给燕北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东是个好地方,对燕北来说,辽东这块土地给他带来太多太多,包括能够凌驾天下诸侯之上的思路,都来源于辽东。

当袁绍等人刚刚意识到领土的重要,为了土地大打出手时,辽东在他的统治下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别人不知道教育、赋税乃至兵甲的来源时,他在辽东建起书院,广招名士,在蛮荒之地塑起浓郁学风;开铁矿造战船打制农具,开出万顷田地。

如今他与麹义还剩刚不到两万的军卒,这次回到辽东,燕北打算在幽冀二州招兵买马,使麾下兵马扩充至四到五万。今时不同往昔了,以前他有心募兵,却受限于辽东产粮,根本不敢招募超过两万的兵力,甚至因为没有粮食将兵员借给鲜卑素利去养活。

现在,他们再没有当年的窘境了。

招兵买马的三个阻碍之一的粮食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便是兵甲及乡勇来源……辽东全郡才不过十万户百姓,这还是数次迁徙的结果,他根本无法再招募两万甚至三万人。

青壮都来打仗,地谁去种?

但燕北不想这事,他觉得辽东没人但幽州总归是有人的,仅仅是费些功夫罢了。在他看来,招兵买马最大的问题就在兵甲锻造上。

辽东铁邬里人是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学徒,真正匠人少得可怜,让学徒去打造农具还好,一旦打造兵器,淬火工序一个不对,锻打一不小心,一块上好的钢铁便废了。

他需要工匠,铁匠船匠。

这才是增进辽东实力最好的方式……通商江东,势在必行。

孙坚走后,驻守洛阳的兵马却并不枯燥,苏仆延与孙轻放出斥候远行于洛阳西面各个城池,几乎每日都要与西兵游曳在函谷关东面的斥候爆发几次小冲突。

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没有放出大部兵马,避免再次损兵折将。

洛阳城外,皇宫中的兵马都撤了出来,在外面安营扎寨,砍伐木料赶制攻城军械,声势浩大的劳作令十几里外甚至都能发现他们的重大举动。

从洛阳到函谷关,虽然间隔着两座城池足有二百余里,但是无论函谷关还是洛阳,如果动作足够大,从这头到那头只需要五个时辰。

燕北大举赶至攻城军械令函谷关感到不安,联系到前些时候游曳在关下的斥候,一股阴云压抑在函谷关每名守军的城头。吕布在换回宋宪后便被长安的董卓一封书信召回,作为函谷关守将的李傕见徐荣退至陆浑关,连忙命仍旧留滞在北面的郭汜调回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