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银幕”的官方场刊之外,其他杂志也会推出自己相对应的评分统计,只是没有得到电影节官方认可,权威性和传阅度都有所不及罢了。
始终保持客观、权威、专业、艺术,这是“银幕”杂志取得成功的要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银幕”关注电影行业的所有动态,艺术作品和商业作品都不例外,但相对而言,艺术作品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好莱坞作品得到了瞩目程度则稍显逊色,甚至比不上中东或者西欧等偏远小国的艺术创作。
第一时间,“银幕”发布了影评,送上了赞誉,这也为“超脱”的争议漩涡奠定了整体基调。
“这也许是自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is-truffaut)1966年的那部’华氏451度’以来,关于教育问题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最伟大的导演之一,生涯第二部作品“四百击”流芳百世。“银幕”杂志以“华氏451度”来衡量“超脱”,这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类比。
“特吕弗以写实而诗意的手法展现了阅读的重要,这将会成为历史前进、社会更迭的火炬,照亮人类社会的虔诚;而凯耶则以逆反的视角讨论了教育的重要,在生存、财富、名誉、地位之外,教育赋予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思想。
选择自由的思想,追逐梦想的思想,安逸生活的思想,创造财富的思想,成就自我的思想。教育,给予了每个人选择的权利。
但在当代社会之下,人们却忽略了’思想’的核心,而将教育沦为财富和名望的踏脚石。这是社会的退步,也是历史的悲哀。”
“银幕”杂志的资深影评人安东尼-雷恩(anthony-ne),犀利地道出了托尼-凯耶的创作意图和核心思想,随后进一步对导演、对演员进行了评论。
“凯耶选择了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还有近乎神经质的镜头视角,扭曲而矛盾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每一个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空虚;胶片质感的电影画面和生涩朴实的学生演员,进一步混淆了现实与电影之间的界线,以半真实的手法记录下生活的片段,呈现出了一种迷茫而困顿的状态。
这是现实的状态,这是教育的状态,这也是生活的状态。任何一位观众,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感觉到虚无、混沌和茫然,甚至是反感和厌恶,乃至于刺痛某部分教育相关人群的心理,那么,凯耶的目的达到了。”
可以看得出来,安东尼不仅仅对托尼表示了支持,而且还暗暗讽刺了一番那些反对批判者们,一箭双雕。作为“银幕”的官方御用影评人,安东尼的态度着实是耐人寻味,更何况,这还不是结束。
“在导演之外,年轻演员蓝礼-霍尔奉献出了职业生涯最佳演出——不久之前,他所主演的’爱疯了’依旧成功折服了每一位观众。
在凯耶那粗粝而原始的镜头之下,霍尔剥离了所有的修饰和雕琢,大巧无工地回归到表演最基础的位置:情感。一切的表演都是如此简单,却又是如此精妙,举手投足之间的戏剧张力,打破了次元墙的封锁,将导演的意图和剧本的核心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落到最后却又看不见任何痕迹。如此表演,让人想起了’女王’之中的海伦-米伦。
但问题就在这里,霍尔仅仅只有二十二岁。
选择一个观看这部电影的理由,蓝礼-霍尔;选择两个理由,蓝礼-霍尔,蓝礼-霍尔;三个理由,蓝礼-霍尔,蓝礼-霍尔,托尼-凯耶。”
“银幕”杂志的赞誉,这是全方位的,从导演到演员,从剧本到内核,一举将“超脱”推向了巅峰行列,作为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安东尼的影评,毋庸置疑地成为了首批评论的领军人物,“38/4”的评分,更是将这场争议狂潮推向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