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 / 2)

大魏能臣 黑男爵 2810 字 11天前

粮草不继、军心不稳,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曹操,开始认真思考对策了,最后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后勤供应的重任,交给了能力最强的将领--萧逸!

令其坐镇后军,总督物资、粮草运输之事,务必保证大军日常消耗,以免的动摇人心,贻误了南征大计!

又令豫、兖、徐、司几州地方官员,服从大司马-萧逸的命令,全力抽调民夫、骡马、车辆,保证前线的粮草运输!

“末将遵命!”

接到曹操的钧令之后,萧逸一点也没犹豫,立刻前往后军,接管了粮草补给之事,此事的确不好办,可总得有人办不是吗?

虽然自己与曹操之间,存在着不少的矛盾,也早晚会发生决裂,可是在一个大问题上,两人的目标完全一致--荡平诸侯、统一天下,还百姓们一个太平盛世!

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天下分崩、诸侯并起,征战不断,黎民涂炭,汉家的人口总数量从六千多万,一路下降到了不足一千五百万,可谓是元气大伤了,凡是有识之士,莫不痛彻肝肠!

这次的南征之战,如果曹军获胜的话,统一天下的事业、十分也就完成八九分了,之后战乱基本结束,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民族元气也能尽快恢复,就不怕异族挑衅了!

因此上,尽管受了不少压制、为难、委屈,为了天下苍生着想,萧逸还是竭尽全力,想帮助曹操打赢这一战,至于平定天下之后,谁为天下共主,就看各人的造化吧!

要想打赢南征之战,必须解决后勤补给问题,萧逸接受任命之后,除了日夜操劳、统筹后方,不断的运送粮草,还做出两个大决定:

一是命令玄甲铁骑,不要急行随军南下,而是在颖水下游一带,选择水草丰美处安营,日常需要的粮草补给,向周围的郡、县商人购买,不要骚扰平民百姓!

玄甲军三万将士,一人配备三匹战马,共计有九万匹战马,而每匹战马的日常消耗,可是普通步兵的五倍呢,绝对是消耗粮草的第一大户,虽说自身能携带一部分,却也离不开后勤供应!

这支人马放在最后面,选择水草丰美之处安置,就能缩短补给线、尽量的节约粮草了,而且玄甲军机动灵活,一日夜可以狂奔三百里,出其不意打击敌薄弱环节,进而扭转整个战局,算是一记杀手锏!

另外吗,自己的嫡系人马居后,避免成为别人的挡箭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以及可能出现的‘大火’,尽量保存萧氏的实力,称的上一举三得了!

二是在陈留、颍川、汝南几郡,大量的征调商船、渔船、汕板,让水军将士负责操持,沿着水路运输粮草,供应前方几十万大军,船只数量不够的话,就砍伐树木制作木筏子!

相对牛马拉车、肩挑人扛的陆运,水运不但节省力气、速度更快,运载量也更大呢,当然了,陆地上也没有闲着,都是开足了马力,日夜向前线运送粮草、军械!

有人不禁疑问了,曹营组建水军两年有余,也花费了不少财力、物力,为何不用自己的船只,反而征调民间小船呢,还有从公孙氏手中缴获的,多达上千艘、可容数万人的海船队伍,为何不随军南下呢?

答案很简单--有心而无力呀,两汉时期的中国版图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之间,没有天然的河道相连接,也没有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那位宁愿耗尽举国之力,也要打通南北水运的暴君,要四百多年后才出生呢!

曹营水军驻扎玄武池,利用的漳河水系,只能在邺城附近转悠一下,就连许昌城都到不了,更别提使用船只、帮忙大军运输粮草了,就连水军将士们南下,也是一路坐车、步行过来的呢!

辽东水军距离更远,南调更加不可能了,而是那些巨型海船-体积大、吃水深,在大海中披荆斩浪、横行无忌,可是到了内地河道中,可就扑腾不开了,很容易搁浅岸边,否则也不会被曹军擒获了!

当然了,这样一支海上蛟龙,如果放弃不用的话,实在太过可惜了,萧逸对此另有安排,一定会在关键时刻,给某些人一个惊喜的!

南方河道纵横、温热潮湿,不利于北方军队作战,不过吗,有一弊,必有一利,因为河道众多、彼此连接,又是北高南低的地形,向南方行船还是很方便的!

萧逸传下命令,在汝南郡内-唐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码头,曹军一半的粮草、军械,都先汇聚到此处,而后用船只水运南下,经唐水、白水、汉水……可以直入长江,源源不断供应几十万曹军!

有了充足的粮草供应,原本极度动摇的军心,又逐渐的安稳下来了,将士们也恢复了战斗力,高举着刀枪剑戟,杀奔荆州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