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立国之后,册封有功之臣,以英布为‘淮南王’,统治江淮四郡之地,也算是威风八面了,不过吗,王位还没做热乎呢,汉高祖-刘邦开始杀戮功臣,先是诱杀楚王-韩信,而后把梁王-彭越剁为肉酱,英布一看大事不妙,立刻起兵反叛,结果一番激战之后,兵败身亡,九族尽灭!
李广利也是如此,他是西汉中期将领,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长兄,依仗着裙带关系,李广利受封‘贰师将军’,赐爵海西侯,数次远征西域诸国,可谓是风光无限了!
后来李广利野心膨胀,竟然勾结文武官员,干预储君之争,想要拥自己的外甥,受到了汉武帝的厌恶,无奈之下,只好故意兵败,投降了匈奴人,想要换取荣华富贵,结果一年之后,就被匈奴-单于杀掉,用来祭祀神灵了!
贾诩用英布、李广利二人举例,就是暗示张绣呢,为了眼前的利益,临阵倒戈一击,背叛曹军阵营,也许会高官厚禄,风光一时,可是不久之后,就跟两个叛将一样,身首异处,下场凄惨!
“先生所言有理,叛将难有好下场,不过吗,我手握数万雄兵,并非李广利可比,若是浑水摸鱼,未尝不能建功立业!”
听了贾诩的话,张绣心中凉了半截,不过吗,还没放弃倒戈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人,讲究的是:‘男子汉,大丈夫,不得五鼎食,就当五鼎烹’,为了荣华富贵,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很少考虑身后事,先享受一把再说!
“荣华富贵,马上取之,以将军之武艺,只要奋勇杀敌,何愁富贵不得呢,若是心存侥幸,临阵倒戈一击,以捷径,取富贵,当有三害一败,还望细心听之!”
贾诩也知道,三言两语之间,难以说服一位动摇的将军,因此竖起四根手指头,就临阵倒戈的利弊,仔细的剖析起来……
“将军本是西凉残部,流落四方,无依无靠,幸的曹丞相宽宏大量,收入自己麾下,封侯爵、赐食邑、结姻亲,相待甚厚,堪比旧臣,将军临阵倒戈一击,实属忘恩负义,天下人必然鄙视之,留下污名于四方,此其一害也!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号称‘天下第一门阀’,麾下文武大员,无不出身望族,只看门第高低,不论才能长短,如此用人之法,岂能成就大事呢……将军出身西凉寒门,若是投靠了河北集团,恐怕是人人排挤,无依无靠,再无飞黄腾达之日了,此乃二害也!
自从投靠曹营之后,将军的妻儿老小,全部安置在许昌城,相府拨与府邸,赐予俸禄,安置的十分妥当,西凉将校的家人,大都也是如此的,若是将军倒戈一击,留在许昌的老小,恐怕性命难保了,此乃三害也!
说完三害之后,贾诩停顿了一下,取出一个酒壶,一个酒杯,斟满之后,一饮而尽,低头叹息良久,而后遥望南方,目光深邃,有三分敬佩、三分疑惑、三分感叹、以及一分恐惧!
“如果是两个月之前,将军不顾身后之事,决定临阵倒戈一击,外有袁绍人马策应,内有老夫出谋划策,突然起兵,焚毁敖仓,比事可有八成胜算,就算曹丞相老谋深算,也扭转不了大局了!
可是现在吗,淮南之战结束,孙策损兵折将,一路逃回江东去了,南北夹击之势,已经荡然无存了,曹军十万人马北上,救援官渡防线,还带来大批军械、粮草,攻守之势已经转变了呀!
最为可怕的是-鬼面萧郎,此人狡猾如狐,凶狠如狼,表面上按兵不动,肯定在暗中谋划,他不出手则已,一旦出兵偷袭,必然直指要害,袁绍岂有不败之理,将军聪慧之人,自当趋利避害,何苦投靠败军一方呢?”
“先生所言极是,此时倒戈一击,等于自寻死路呢……我这就杀掉使者,退回各种礼物,以示决不投降之心!”
听完‘三害一败’之论,张绣再没反叛之心了,想起‘鬼面萧郎’四个字,更是吓得魂不附体,今日自己举兵反叛,用不了多长时间,恐怕就变成一枚骷髅盏了?
“使者、书信、大印……还是送到中军大营,交给丞相大人更妥当,也能表示将军忠义之心,赢得一众将领的好感……至于黄金、珍珠、玉壁、美女吗,可以留下一半,分与将士们享用,其余退给袁绍,再送上书信一封--恕难从命,原物奉还!”
贾诩摆摆手,送到嘴边的肥肉,岂能不吃一口呢,至于吞掉一半财物吗,自然有人‘背黑锅’,运气好的话,还能让袁军内讧呢,那就有好戏看了!
你用‘反间计’,想要收买大将,倒戈一击,老夫‘将计就计’,让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论起腹黑心狠,西凉毒士,谁也不怕滴……当然了,萧郎例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