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六胴刀(1 / 2)

大魏能臣 黑男爵 2792 字 10天前

尚坊依山势而建,长宽各四里,规模堪比一座中型城池,分成四个区域:熔炼区、铸兵区、储藏区、生活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可谓自成一方天地!

铁水四溅,锤声如雷,如此壮观的铸造场面,萧逸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沙场决战,刀枪如林,箭矢如雨,本就是血与血的较量,铁与铁的比拼,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如何大批量的铸造兵刃,保证数十万大军的消耗,却始终是个谜团?

最先入目的是铸箭作坊,战场上箭矢铺天盖地,杀伤力巨大,消耗同样巨大,一场大战下来,射出百万支箭很正常,军队最悲惨的境地就是箭尽粮绝,可见这种武器的重要性!

铸造用的是泥范,刻上两排箭簇形状的胚胎,中间用凹槽连接,通红的铁水倒进去,将要溢出的时候,立刻盖上另一块泥范,冷却之后,掉出来的就是一支支三棱箭簇!

下一步就是打磨,原始的圆形砂轮,上面有木柄,一个人用力转动,另一人把箭簇放在上面打磨,三棱一个尖,磨的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萧逸取过一枚箭簇观看,三个切面同样大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误差,精密度之高,很难相信这是一件纯手工制品,上面还有放血的暗槽,命中目标之后,就是一个血窟窿,难以愈合,杀伤极大!

接下来就是组装了,苦荆棘制成的箭杆,又直又韧,手感光滑,比起南方的箭竹来丝毫不差,插上箭头,挖出弦槽,沾上羽毛,再涂一层轻漆,一支锋利的长箭就做好了,百支成捆,码放入库,供应大军使用!

“熔炼、浇铸、打磨、组装、运输……,一人一道工序,紧密配合,速度奇快,而且丝毫不乱,这就是原始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呀!”

明白箭簇的制作过程后,萧逸的小舌头都吐出来了,好半天收不回去,上学时听老师讲过,西方人在二十世纪初,才出现零件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没想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国人就想出这种生产方式了,如此聪慧的民族,若不能称霸世界,混一乾坤,真是白白浪费了祖先遗传下来的聪明脑袋!

…………………………………………………………………………………………………………………………………………

出了箭坊,又入刀坊,这里的锤声更加密集,火焰更加炽热,是尚坊里工匠最多的地方!

战国末期,随着战车的淘汰,专门用于刺杀的矛、戈也逐渐没落了,另一种利于劈砍的武器问世,并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之一,那就是刀,刀号称‘百兵之雄’,大砍大杀,所向披靡,这种利器的锻造,必须观赏一下!

同样是用铁水浇筑胚胎,而后用折叠法锻打,反反复复,要折叠十二次之多,也就是说不到半分厚的刀身,被分成了四千多层,打磨开刃之后,又经过冷水淬火,变得外坚内韧,锋利无比,绝对是一种杀人的无双利器!

奉相府的命令,作坊里锻造出了一批百炼钢刀,质地上乘,正要试试刀子的锋利,诸将见之心喜,纷纷下场亲自测试,大力砍杀,玩的不亦乐乎!

春秋时期,贵族们为了测试一件兵刃的锋利程度,经常用奴隶来做实验,一刀两断,说明武器锋利,铸造师就会得到重赏,劈砍不开,那就是残次品,铸造师就要倒霉了,运气好的丢只胳膊,差点的小命就没了!

秦汉两朝,奴隶制度基本废除,再用人命来试刀就不可能了,也过于残忍,可是战场厮杀,刀锋的好坏,没有比人体更好的测试工具了,好在国人够聪明,想出了一种替代品……胴甲!

用上好的毛竹捆成人体形状,模仿坚硬的骨骼,外边包裹上在水中浸泡数日的草席,如同有韧性的皮肉,再给草人穿上铠甲,就和战场上的真人没什么区别了!

一刀下去,能劈开一具胴甲为合格,两具的为优秀,三具的就可以称作宝刀了,据说最锋利的钢刀,让最勇猛的战士使用,可以一次劈开五具胴甲,被称为‘五胴宝刀’,价值千金!

“嗖!~~咔嚓!”

“嗖!~~咔嚓!”

宝刀在手,武将们岂能错过,纷纷下场测试锋利程度,就连几个谋士也来了兴趣,把长袍腋在腰间,手心吐上口水,横眉立目,轮起大刀用力劈砍,大有上阵杀敌,斩将立功的架势,不过测试的结果吗,就不敢恭维了!

夏侯惇、夏侯渊两位大将,都劈开了三具胴甲,证明百炼刀的品质确实不错,荀彧、荀攸士族出身,自幼习武,力气稍差一些,好歹也劈开了一具,至于程昱和郭嘉,白面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但没劈开,还差点砸了自己的脚面,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仲康何在,下场试刀!”曹操先是安慰了两个谋士一番,而后派出了许褚,让这员虎将试试百炼刀的锋利程度!

“诺!~~”

许褚抱拳行礼,接过一柄百炼刀,大步下场,就像一头下山的猛虎,气势威猛无比,一直来到试刀台前,直接让人搬过来五具胴甲,而后沉腰坐马,一刀劈下,直落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