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清贵的翰林官(2 / 2)

大阁老 离之渊 1806 字 11天前

就是礼部尚书、侍郎必须是翰林,像赵贞吉这般身兼翰林,侍郎,是可以在正三品的同阶官员中笑傲群雄了。

不仅如此,朝廷选庶吉士教习,都会从身兼翰林,侍郎的官员里选取。

身为翰林院庶吉士教习有什么好处?当然是将来储相的人脉,同时翰林院教习也是极为靠前的入阁预备人选。

像张敬修的老爹张居正为何与徐阶关系那么好,还始终以徐阶门生自居,就是因为张居正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时,徐阶为翰林院的教习,更不用说徐阶还一直将他当作接班人培养。

而赵贞吉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掌翰林院,担任今科庶吉士教习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了。

赵贞吉见张敬修过来,笑着道:“去岁在国子监,听君平‘扬弃实践’及‘学贵适用’之论,老夫便知君平具国器之才,未曾想仅过一载,君平就以万言策被陛下钦点为状元,这实未让老夫想到。”

张敬修道躬身道:“惭愧,未曾想少宗伯还记得学生的胡言乱语。”

赵贞吉摆了摆手道:“君平不必过谦,玉堂之署内,三鼎甲状元郎不少见,但如君平你这般年纪的,大明开国来,也只有你一人了。”

玉堂是翰林院的雅称,翰林院中是不缺状元的,但两百年来,像张敬修这般年轻的状元,还是第一次有。和现在的官场一样,年轻就是资本啊。

张敬修低调道:“哪里,哪里,学生年少,未经世事,以后入翰林院后,还需少宗伯多耳提面令才是。”

翰林院里,翰林学士官位最尊,翰林学士之下为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眼下翰林院内有两位侍读学士,分别是诸大绶和张四维二人,其中诸大绶是掌院事,是翰林院中实际的一把手。至于张四维,则是去年主持顺天府乡试后不久,从右春坊左中允升为左春坊左逾德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

因为赵贞吉主要在礼部署理部院之事,是以翰林院中具体事务多由诸大绶、张四维处理,所以这三人也就是张敬修在翰林院中的主要领导了。

诸大绶是殿试读卷官,张四维则是受卷官,今日都在受邀之列,正在翰林院席上。

张敬修与赵贞吉聊了几句后,就端着酒杯敬到翰林院的位置。

翰林院的人来了很多,这主要也是因为会试十七位同考官中,就有十一位是翰林官,可惜的是张敬修在乡试中的座师丁士美,因母亲生病,请假回乡省亲,让他无缘在这琼林宴上继续敬一敬乡试座师。

张敬修并不认识诸大绶,还好他的业师余有丁也是来了,经余有丁介绍,张敬修知道坐在张四维边上的,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诸大绶。

此时,两位侍读学士坐在一起正在谈话,诸大绶还时不时含笑看向众进士。

张敬修上前行礼道:“下官见过掌院,见过老师。”张四维是他乡试时的小座师,故而称其为老师。

诸大绶看着眼前这位前顶头上司的儿子,微笑着点头道:“状元郎不必多礼,本院在殿试读卷时,看过你那万言策,一片忠君为国之心跃然纸上,本院将其勾为一等,就是赏识你的才学。入翰林院后,虽是清贵,但也要多潜心经世致用之学,才可有报国之能,你可知之。”

张四维道:“掌院一片拳拳之心,你可切莫辜负了。”

张敬修自是恭敬称是。

尽了礼数之后,张敬修就去给其他翰林官一一敬酒,身为翰林的官员,与其他官员相较,身上都有一种清贵的气质。

在百官之中,翰林就相当于天子近臣。三百进士中唯有三鼎甲和庶吉士方能入翰林院,身为翰林,就是进士之中的进士。

按照明朝官场重科举出身的传统,这些翰林们平日见了普通进士出身的官员,都是不甩。非翰林官员,官位在三品以下,在他们眼底就是土鳖。

不过对于张敬修这个状元,众翰林都是很给面子,都是纷纷起身还礼,毕竟张敬修若是授官,官位品级还要比这里的不少翰林都要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