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有理智的士绅也都知道利益分配,须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士绅、宗藩侵占过多,必定会导致农民大量破产,流民增多,以致民乱丛生,如此必然也会对士绅集团利益造成冲击。
这些理智的士绅,自然知晓其中的利害,而对于他们来说,保持社会各阶层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民乱一旦如火如茶般兴起,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占尽天下之利的士绅,这在以往历朝历代中早已有过实证,而七十年后的李自成、张献忠更是对此进行了强有力的证明。
所以必须要给底层百姓一条活路,加于百姓身上的负担,要让他们能够承受的起,而非明知百姓已不堪重负,仍不断加重百姓身上的担子,以致将百姓压垮,要知道,百姓若无活路,整个国家都将没有活路!
而中国的百姓自古以来就最是安分善良,只要有一口饭吃,能活下去,就不会想到抗争,故而,士绅、宗藩这些特权阶层,若想一直享受下去,就绝不能将百姓逼上绝路!
士绅之中,认识到弊政之害的人也很多,其并非铁板一块,有不少都是希望能对弊政进行改良的,否则也就无五六年之后的‘万历新政’,而这些开明的士绅,就是他与老爹需要尽力争取的对象。
殿试之后,各进士的策文都要名扬天下,他必须将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亮明,措词可以温和,但立场必须鲜明,既机缘巧合来到了大明朝,还成了大改革家张居正之子,就必须要有面对艰难险阻的勇气和魄力!
写完流民问题之后,针对边防兵备之问,张敬修将在徐阶府上,所论五弊写出:
其一,屯田制崩坏;其二,以文宦御武;其三,卫所制弊端;其四,朝廷赏罚之制不够合理;其五,调兵制的弊端。
对此,也提出了‘改重文轻武之风’、‘操练新兵,寻机决战’、‘培育高产作物增加屯田产粮’、‘重用火器,改良军器’、‘加大海禁开放力度,增加商税’等一揽子方案。
再对其他几问简单写了一下之后,在策文皆为处,张敬修写道:
“一念之萌则曰:我其忘稼稻之艰矣乎?一虑之兴则曰。我其忘戎兵之洁矣乎?然后心无不存,而可以全明断之德,可以保安攘之功。此臣之愚忠拳拳而不已也。伏惟陛下少垂察焉,则臣愚幸甚,天下幸甚。臣草茅贱士,不识忌讳,干冒天威,不胜战栗之至。臣谨对。”
写完最后一个字,张敬修发现,他竟在不知不觉中,将发下的十二张纸,写得满满当当,通篇下来,竟已近万字!
张敬修将笔搁下,感觉手都有些写酸了。环视四周,这才发觉天色已是暗了下来,整个皇极殿中空空荡荡,其他考生都已交卷出殿,只剩他一人到此时方才写完,那些着蟒袍玉带、大红官袍的读卷官、执事官则默默地在殿边等着他交卷。
张敬修将卷子整理好,放入卷袋中,把考箱收拾好,殿边的受卷官知他要交卷了,走了过来收他的卷子。
对于张敬修这个大学士的公子,殿中的读卷官、执事官都认得他,对于他有‘十步成文’之才的解元郎,在最后一个交卷,都有些诧异。
这不,首辅徐阶就缓步走了过来,微笑这问他:“君平,怎这么久才写完,再过片刻,你若未写完,可就要强行扶出了。”
张敬修躬身道:“回元辅的话,晚生一时写得兴起,不知不觉就已落日了。”可不是嘛,洋洋洒洒写了万字,妥妥的万言策啊!
这时,那收卷的受卷官惊叹道:“张公子竟将所发卷纸全部写完,这得有万字了吧!难怪写了这么长时间。”
殿内众人皆惊,这也太能写了吧,大明朝科举史上有这么长殿试策吗?
交卷之后,张敬修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因写得入神,中午竟忘了用餐,此时直感肚子饿的‘咕咕’叫,当下在一名小太监的陪伴下,走出了皇城。
出了皇城,张敬修看着抬头看着美丽的月色,心中不由感到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