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好文章(2 / 2)

大阁老 离之渊 1780 字 14天前

内帘阅卷处有《诗》五房、《易》四房、《书》四房、《礼》二房、《春秋》二房,总计十七房,每一房有一位同考官,都是从七品以上的部院官中挑选学问人品口碑佳的官员担任。除房官外,每房还有四到五名阅卷官,这些阅卷官大都是翰林院和詹士府的词林官。

分发道各房的卷子,有阅卷官先读卷,若卷上有范讳之处,就先行黜落。

另外,首场七篇制艺对字数也有严格要求,头三道四书提字数须在三百到六百之间,四道五经题字数则不得少于五百,若是不合要求的,也要剔除,这也是很多读书人对科举中的八股文深恶痛绝的原因之一。

如此一来,一房中三百余卷子,因卷子违例就要剔除十分之一以上,这些被剔除卷子的考生,卷子还未被阅卷官仔细看过,就沦为会试陪跑,只能在三年之后再战。

此刻,在其中一个尚书房里,同考官翰林院修撰申时行,正与手下的四名阅卷官在细微入至地阅卷。因署理报社之事,申时行已是确定要升官了,是张居正一手推荐的,职位是左春坊左中允。

开始阅卷之先,申时行将四位阅卷官召集过来,慎重道:“诸位都是经过多年寒窗苦读,明白其中滋味。今诸位身为阅卷官,当思当年科考之苦,务必要认真细致阅卷,公正评判,不要错漏了贤才。”

众阅卷官皆是应道:“申大人放心,我等必定认真阅卷,绝不敢怠慢。”

申时行满意地点点头,指着卷子道:“那诸位这便开始吧。”

阅卷官可谓责任重大,手中之笔决定着所阅每一名考生的去留,故而都是一丝不苟地细细研读考生的卷子。

阅卷至掌灯时暂歇,然后用餐、饮茶,戌时二刻再继续阅卷,至亥时三刻止,次日辰时三刻又开始一天的阅卷。

就在二月十二亥时前,张敬修的卷子落在一名阅卷官手中,这位名叫陈经邦的阅卷官,乃是一名庶吉士,才学很是不错,在看张敬修卷子前,正看了几篇粗制滥造之作,直让他看得昏昏欲睡。

待看到这张首题破题为‘圣人教贤者以真知,在不昧其心而已矣’的文章时,不由精神一震,这破题、承题都极为精当,对题中真意把握极准。

陈经邦以挑剔的眼光看完整篇文章,微闭着眼睛,细细品味,似沉浸在文章之中。

良久,才郑重写下荐语:命意浑融,楷词精炼,盖本真知以为文者录之。

看完首文,陈经邦的睡意全无,将其余六篇文章一一看完,便觉得后六篇与首文虽是文风相同,但其中核心观点论据却迥然不同,若说首文是围绕这一个‘心’字议论,后六篇则处处以实理论之,但毫无疑问,皆是上等之作。

看完七篇文章,陈经邦叹道:“首文虽佳,然其中多以老、庄之学入制艺,却不如后六文实理实事,雄健浑厚,让人读起来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当下写下荐语,将卷子送至同考官申时行处,说道:“申大人,此卷七篇文章甚佳,是少有的佳艺,宜冠本房。”

申时行正在阅卷,身为同考官,他不仅要看下面阅卷官呈上的荐卷,也要从阅卷官判的落卷中,看看其中是否有不足之处。

此刻见陈经邦如此盛赞这份考卷,便放下手中的卷子,先看这份,只见首篇‘知之为知’写道:“圣人教贤者以真知,在不昧其心而已矣……,求知于心则为德性之知,而其知也日新,求知于外则为闻见之知,而其知也日塞矣……”。

看完首文,申时行觉得陈经邦之言有些夸张,这文章虽佳,但其中一些观点,他是有些不太认同的。

申时行微微摇了摇头,又草草看起了后六篇。待看了十几行之后,不由眼前一亮,脸露振奋之色,又从头到尾将六篇文章认真看完,起身拍案道:“好文章,雄健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确可为本房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