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颤抖吧(1 / 2)

杨锐下意识的打开面前的文献,阅读了起来。

就像是中国的学者,总是喜欢将国外的一线研究拿过来,以介绍的名义刷论文一样,瑞典的大学也有相似的传统。

事实上,还更严重。

因为他们要评出诺贝尔奖,就少不了阅读文献,或者说,是一年到头都在阅读文献,以至于一些学者都没有时间来做自己的研究。

历史上,为了证明某位学者的成就,而放弃了自我研究的学者不胜枚举。

从这一点上来看,瑞典人为诺贝尔奖付出良多。

用某位卡瑟琳医学院的院长的话来说:如果说诺贝尔奖带给我们什么好处的话,那就逼迫我们不停的阅读最新文献。

杨锐从休斯顿拿出的文献中,看到了深深的模仿的痕迹。

他看的很快,因为里面确实没有什么新东西,三名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基本是将杨锐做过的研究,玩过的实验,换了个角度重新来了一遍,无论是pcr也好,基因组学也好,都没有多少新意。

怪不得没有听到什么名声。

杨锐想归想,倒是不敢因此而轻视人家。

pcr或者基因组学只是生物学的一个小小分支而已,虽然非常重要且前沿,但终究还是一个分支,就像是基因学也不过是一个分支而已,以瑞典的研究者总数,能够投身于此的学者本身就不会有多少,再分散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在场的三名教授说不定就是大部分的力量了。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眼前的三名教授,说不定就瑞典支持杨锐的中坚力量了。

有点弱小也是没办法了。

pcr毕竟是新生的技术,大部分的知名教授都有自己的一摊项目在做,就像是杨锐这样,不是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什么高阶技术了,他就不管不顾的扑上去的。

会进入某个领域开展研究,除了兴趣爱好和个人志趣之外,很多时候也是有运气因素的。

总算起来总共就是两年左右的时间,瑞典的一所大学里有三名教授愿意跟随着杨锐开创的领域,继续研究,已经不能说是弱小了。

也就是pcr的发展足够快,吸引力足够强,才会这样子。

就此方面来推演的话,杨锐倒是真得帮他们一把。

这就好像一个宗教在国外开分基地一样,好不容易有几个虔诚的信徒了,弄不好还是有神职的,帮他们就是帮自己啊。

或者再从另一个方面看,杨锐就好像是某生产厂家,在场的三名教授,就好像是瑞典的分销商,在产品还没有铺开之初,厂家理所当然的应该给对方一些支持的,就是让对方多得一些好处,似乎也是没问题的。

杨锐这么考虑着,脸上已经是挂上了笑容,道:“没想到在瑞典还能遇到几位知己。”

“我们确实对杨锐先生开发的pcr,深感赞同……”休斯顿看杨锐的表情,也是松了一口气。

作为世界科技交流中心的斯德哥尔摩,休斯顿教授见过的专家学者是很多的,这些人通常分成两类,一种是不通人情冷酷到底的,另一类是容易交谈但不容易了解的,但不管是哪一类,他们都是倾向于与赞同自己理论的人交谈。

休斯顿采取的就是这样的策略,他们拿出自己撰写的关于pcr的论文给杨锐看,就是这样的目的,但是,对于二十几岁的杨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还真是没底儿。

如果杨锐不愿意将pcr实验室的筹建交给他们,那休斯顿等人也就只能无功而返了,因此受些奚落,想来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筹划可能失败——pcr实验室可是一个实验室呢,而且肯定会有市政府和警方的拨款,经费总归是少不了的,对于休斯顿他们这样的教授来说,这可是超强的诱惑,反而对于外国人的杨锐,没有什么鸟用,他还能天天坐飞机来瑞典玩实验室吗?

休斯顿一直在考虑此事,也在想要不要向杨锐阐述他的想法。

这个时候,杨锐自己已经是想通了,道:“你们想怎么建这个pcr实验室?或者说,斯德哥尔摩方面,是想要一个什么样的pcr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