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专家库(2 / 2)

要美国人改规则,美国人听不听?

美国人如果改了规则,中国人要不要学,要不要改?

美国人如果不改,我们是该怎么嘲讽杨锐?

大家想法多多,一时间竟是变成了讨论。

80年代的讨论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因为这个年代没有网络,自然也就没有论坛和群之类的东西了,当面讨论也不合适,当面讨论是给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做的事,大家意见不统一,坐下来不就变成吵架了吗?

单独邮寄书信算是讨论的方式之一,但是,就像是qq私聊的力度不够一样,单独邮寄书信的力度也不让人满意。

于是,最终适合80年代讨论的最终方案,就是登报了。

医药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选择了《新药通报》,《北京药学通讯》等中小型半学术化的报刊进行论战,这些报纸主要是刊登文章比较容易,另外,相关领域的单位都有订阅。

后一点也很重要,这就好像后世人在微信群里骂仗,要是骂一次就要发一个一毛钱的红包,骂战怕是打不起来了。

更不要说,现在买好几份报纸的成本,还超过后世呢。

当然,论战的报刊也不限于几本小学术化的报刊,有的学者地位比较高的,也有机会在各种时报上发表文章,或者干脆在更专业的期刊上发表文章。

用后世的模式来理解,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就相当于加精了,属于有版主认证的。而在时报上发表文章,就相当于置顶了,看到的人更多了。

如此几日,终于有人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是否应当以美国标准来核定中国的医药产业》,将论战从京城范围,引向了全国范围。

自然的,也就引入了河东范围。

甘虎看到《光明日报》,赶紧跑来找杨锐,整个人的脸色都是紧张的。

等杨锐拿到报纸,还没怎么看呢,就听甘虎问:“怎么样,是不是针对你的?”

杨锐不禁一笑,问:“你不是看得懂简体字了?”

“我是怕有什么隐藏的政治思想,我没有理解。”甘虎同志说的极其认真。

杨锐翻来覆去的看了几分钟,耸耸肩,道:“要说的话,的确隐藏了一点东西。”

“真的?”甘虎大惊失色,他最不想要的,就是在华锐制药厂辛辛苦苦建立起来之后,再遭遇什么不可抗力。

杨锐看着甘虎的表情,有点好笑的道:“从这篇文章来看,他们讨论的力度已经很大了,如此,gp规则改不改,不是被证明了?”

“我没明白……”

“中国目前的条件,本来也不可能执行非常严格的gp标准,但标准本来就是要越来越严格的。”杨锐点了点报纸的内容,笑笑道:“他们到时候总得听我的。”

杨锐对此是很自信的。

学术界是个接受新知识很快,接受新权威很慢的圈子,可是一旦接受,权威的力量却是极大的。

甘虎似懂非懂,过了一会,问:“这么说,我们可以继续全力生产?”

“当然。”

“太好了,现在要货的单位很多,我回去就组织增产措施。”甘虎颇为兴奋,对于一家新厂来说,能够全负荷的生产,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