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风雨和屠戮”(2 / 2)

尽管歌名也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什么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否则歌名当初也不会因为区区那一点的报酬去接那个白月光的角色。可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即便是以苛刻的眼光在评审歌名成京和许多多来说,他都必须承认,歌名确实是个天生就合适吃这碗饭的。命运就是这样的,哪怕是歌名从来没有想过去当演员,哪怕是他从未接触这一行,哪怕是他当初拒绝了那个电影的邀请,哪怕是他后来当了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党。

唐元也会相信,命运使然,兜兜转转,歌名还是回到这个名利场。

举个例子来说,歌名绝对不会对着编剧问出来当初成京的困惑。

歌名不会困惑,因为歌名会完整的共情那个角色。完整的理解那个角色,尊重那个角色,和那个角色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共渡难关,一起爱恨情仇。最后,再彻底的告别他。

共情式表演,对于一个演员来说非常痛苦,辛苦。这种痛苦和辛苦更多的是情绪上的。很累。所以很多演员不太愿意用这个方法。但是歌名却用了。

共情这个方法,是歌名曾经和一个老前辈学的。那个老前辈是歌唱家出身,偶然的一个机会,原本只是去给一部大型历史题材剧演唱片尾曲的他被邀请参演其中一个角色,没想到就跟着那个角色一炮而红。

后来就成为了一个演员。

那个老前辈没有学过表演,用了最笨最辛苦的方法来理解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就是给人物写传记。

老前辈说,很多剧本除非是传记类影片,否则是不会完整的出现一个人物的生平的。更何况那个老前辈一直都是扮演配角类的角色,更加不会有完整的生平表述。这一切就都要依托于扮演那个角色的演员身上。

演员扮演一部戏,其中的配角的过场就很像是演绎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像是别人的一个故事里穿插的属于自己的折子戏。

也像是人生相册的一页。

“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完整的啊”老前辈说,“我扮演的每个角色,在我这里,都是完整的。”

老前辈写每一个他的角色的传记。

从小到大的故事,形成那一段人生情绪的原因,喜好,善恶。慢慢的,一个角色就这样饱满了起来。

后来那个老前辈还出了很多书。文笔确实一流,极其令人动容。

那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歌名很佩服他。然后敬仰他,然后学习他。

所以歌名永远不会去困惑成京会去困惑的东西。

而歌名也不会被同一场风雨打倒。

这很残忍。可是也是事实。

这就是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