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放松一下(2 / 2)

我的1982 大国雄起 1502 字 4个月前

仔细梳理便会发现,那些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前辈们,多是清华早期培养出来的学生。清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这些波折,也是国家的波折,但在这个过程中,清华许多有益的传统却散失了。

劫波历尽,不仅是清华,众多大学都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传统,寻找教育的本质。

与世界诸多著名大学相比,中国的大学起步比较晚,但是并不低,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自身的制度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与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大学的接轨。学者谢泳认为,中国出现现代意义的大学,始于1925年清华设立大学部。

与脱胎于晚清旧体制的北京大学不同,清华的诞生,并非始于一个国家现代教育的正常发端之途。

清华的诞生,众所周知,是因为“国耻”,是用美国返还的部分“庚款”成立的,老一辈的清华人,都把清华称之为“国耻纪念碑”,骨子里就透出一种“雪耻图强”的劲儿。

而当时,“雪耻图强”,不仅是清华人心底的呼声,也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不唯如此,这个精神,也为后来一代代清华人所追随,并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阐释。

用美国返还的“庚款”,就得按美国的制度。所以早期清华的办校目标就是“把美国的学校整个搬到清华来”,不得不说清华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

由于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和大学对社会的适应,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清华因故照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办学理念,某种意义上也是无心插柳,却也为中国收获了一片巨大的绿荫。

在清华建校之后的不久时间,辛亥革命爆发,千年帝制一朝瓦解,老大帝国蹒跚起步地走向共和。自此之后,现代化成为百年中国的主题词。而之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中坚作用的,多数出身清华,他们的一生均与这个国家紧密相连。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仅表现在其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更在于社会的文明程度,在这方面,清华毫不逊色,“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其成就虽然多是在北大获得,但是他是出身清华的,其他如王世杰、梅汝、王造时、钱端升等人,也都是从清华出去之后学成归来在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的。

李忠信虽然没有到清华读大学,但是,关于清华大学的一些事情,他还是比较知晓的,他心中的想法是,他不一定到清华大学去学习深造,一样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来应有的贡献,现在他去清华大学那边,无非就是想看看清华大学这座学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