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谈判代表的变化发生0度转变,虽然谈不上前倨后恭,却也从针锋相对变成了全面配合。在谈判内容上,苏俄代表愿意出口俄国盛产的木料,铁矿。
听到东北愿意进口阿穆尔地区煤矿,苏俄代表团成员板着脸,目光中却交流着惊喜的神色。
俄国提出的清单同样让东北谈判代表团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也不知道俄国人的地理知识到底是怎么学的,看到清单上出现的橡胶等热带产品的名称,代表们搞不清楚连东北都需要进口的热带商品,为何俄国代表为什么会觉得东北自己就有
但是与获得的成果相比,这些细枝末节就显得微不足道。在谈判的后期,东北代表团提出了一个问题,“苏俄同志们完成了通往矿场的铁路和公路么”
苏俄同志们愣了愣,不解的提出了问题。听说东北愿意提供铁路等基础建设的销售,俄国代表团警觉起来。
东北代表团也没藏着掖着,“如果能尽快完成运输,矿产成本会降低。”
对面的苏俄代表不快的质问道:“你们是在算计我们么”
这话倒是没错。东北代表虽然没接腔,心里面是同意的。如果可以的话,大家都想买便宜货。
等俄国代表团情绪稳定一些,东北代表团才继续说道:“没有铁路,很大一部分成本都在运输上。这对于苏俄和东北,都是一种浪费。我们愿意与苏俄同志们携手共进,降低运输成本。”
这话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应,谈判虽然有个气氛很好的开始,却以相当不愉快收尾。
带着丰厚的成果以及许多失望,韩海涛等人向何锐报告了此事。看何锐竟然完全没受到影响,只是称赞同志们辛苦了,工作大有成效。同志们反倒觉得哪里不对劲。
既然是面对何锐,大家鼓起勇气问道:“主席,难道在谈判清单之外还有什么考虑么”
何锐轻笑一声,“呵呵,俄国希望能够与中国立刻确定边境,如果承认那些是进口的商品,就等于承认了那是俄国领土。”
韩海涛等人不由得惊了,他们去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如此考虑。有些人就担心会坏了何锐的安排。然而不等问出口,何锐就答道:“同志们做的很好,今天就先谈到这里。”
项目谈成,不等于一切都没问题。在大框架后,还有更多的细节需要完成。譬如,为了完成运输,要不要在江上架桥。毕竟铁路转运需要卸货,这个成本就太高了。
铁路运输只是众多细节问题中的一个,还有更多细节在里面。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来应对落实项目。当谈判团内询问韩海涛是否愿意当联络组组长,韩海涛立刻拒绝了。就本心来说,韩海涛其实不喜欢做这个工作。在物价局工作更适合他的愿望,每天为那些关乎生活的价格研究,分析,真的是充满了乐趣。至少韩海涛感觉挺有乐趣。
这样的生活与韩海涛当茶馆小老板的生活节奏很类似。那时候韩海涛与客人们谈论的,也往往是这些事。那时候韩海涛只能根据得到的极为有限的情报瞎猜发生了什么影响行情的事情,现在韩海涛是真的能够通过运营物价局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组织上没有强迫要求,韩海涛局长回到物价局。局里面也很忙,眼看就要到岁首。也就是西历一月一日。民国将其确定为元旦,把初一改为春节。
在东北,何锐则明确下令,西历一月一日称为岁首,大年初一则为元旦,或者俗称的新年。
虽然没能立刻从贸易谈判中搞清楚苏俄方面的政治企图,但是东北政府的岁首与民国政府的元旦,韩海涛对其中的政治意义倒是有了解。毕竟不少国内报纸上对元旦与岁首之争进行过评论。
从历法角度出发,传统文人比较认同何锐的称呼。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从政治角度,东北地方政府建立自己的历法,被认为是何锐对于北洋总统大位的一种态度。
何锐的批评者们认为,如果何锐只是出于历法考虑,大可直接向民国政府提出请求,以何锐的影响力,这件事未必不会得到通过。毕竟从历法角度看,中国古代以冬至为岁首,冬至只比西历一月一日早了几天而已。
所以批评者们认为,何锐在东北这么搞,明显是为了在他登上大总统位置之后推行。也算是一种对外的宣称。
韩海涛看到今年的申报等报纸上再次旧事重提,心中着实有些不解。在韩海涛看来,何锐成为中国的大总统只是迟早的事情,抓着一件旧事说个不停,那帮人是闲的没事干么
反正韩海涛局长有的是要干的事情。已经进入隆冬,煤炭的销售价格开始提升,此时就得由政府出面提供一批煤给民众取暖。岁首已过,春节眼见就要到了,各种物价都得盯着。
从岁首到春节,物价局格外的忙碌。在外面走了几天视察工作,等韩海涛回到办公室,岁首假期已经结束了。1921年1月5日,东北日报刊登了一条新闻,苏俄红军击破了高尔察克的防线,兵峰直逼海参崴。东北政府主席何锐向苏俄与高尔察克呼吁,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东北政府愿意为交战双方提供和平谈判的场所。以避免海参崴爆发人道主义灾难。
韩海涛愣了愣,觉得苏俄红军这么勇猛的进攻只怕与东北政府进行的商业谈判有关。但是又不太确定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东北物价局局长韩海涛不清楚怎么回事,东北政府主席何锐却是清楚的很。虽然何锐本人并没有接到来自于苏俄方面传来的消息,但是苏俄红军紧急购买的商品清单已经证明了太多。
粮食,食物,服装,鞋袜,炮弹,医疗用品,这些紧急物资都是战争一方所急需的。不仅苏俄提出了这么一份清单,白卫军的高尔察克提出的清单几乎一样。只是东北政府并没有向高尔察克提供商品而已。
此时何锐不得不见了作为英国政府全权代表的驻华公使朱尔典。朱尔典上来就指责何锐,“主席阁下,您对于稳定远东局面并没有尽力”
何锐看着朱尔典老头子那装出来的官方严肃神色,心里面觉得很搞笑。若是朱尔典没有套上英国政府全权代表的头衔,何锐根本就不会亲自见朱尔典。
但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何锐耐着性子听完朱尔典讲述了大英帝国政府的态度,然后答道:“朱尔典阁下,从官方角度,你应该去见民国的大总统徐世昌阁下。我一个地方政府,你对我说什么都没用。”
朱尔典当然知道何锐说的没错,但是当下大英帝国也有些抓瞎。在何锐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之前,大英帝国习惯把中国分为北中国与南中国两块,现在又把北中国分为满蒙与北中国。满蒙地区已经是中国的三大势力之一,甚至被认为潜力不亚于整个南中国。
刚过去的1920年,北方大旱,占领江浙等地的直系军阀们见到北中国军阀头子段祺瑞实力受损,所以一直想进攻段祺瑞。但是何锐在中国政治上始终一言不发,态度暧昧。而且直系军阀认为何锐本人是从段祺瑞那里得到的四平督军一职,只怕说服不了何锐。就转而希望得到英国的支持。
英国对于是否支持直系军阀倒是无所谓,但是段祺瑞一旦失败,会对中国局面造成巨大的影响。这是英国不愿意看到的。动荡的局势,快速改变的政治结构,对英国现有利益并无好处。
而且英国也不清楚何锐的态度。现在段祺瑞的皖系的确遭遇到巨大困难,单纯从军事方面应该不是占据江浙的直系军阀对手。但是何锐一旦趁着皖系战败,政权动摇的机会出兵山海关,驱逐直系,成为民国大总统。整个北中国就会统一在这位年轻的大军阀手中。全新的北中国将对南中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何锐很可能借机南下,统一整个中国。
英国绝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此时朱尔典见何锐还是一副就事论事的模样,只觉得何锐看上去很可恶。一个年轻人不该是意气风发,敢说敢干么为什么何锐这个31岁的年轻人,竟然比中国最奸猾的老官僚看上去更奸猾老到呢
就在朱尔典内心有些焦急的时候,就见何锐展颜一笑,“朱尔典阁下,我们大概是在官方角度达成了共识。作为朋友,我有朋友想说的话。您想听听么”
朱尔典愣了愣,转头看了看翻译与记录员,然后才转回头。如果何锐以私人身份所说的话,当然会在报告里出现,但是不会记录在官方文件中。方才转头就是示意给翻译与记录员,省的这帮人没听清,做出错误的记录。
“主席阁下有什么建议”朱尔典问。
何锐爽快的说道:“白卫军作为军队已经完蛋了,红军眼看就要夺取海参崴。我已经开始安排船只,破冰派船接人。在这种时候,阁下还是赶紧联络法国,把人接走。我这边已经要在泰晤士报,费加罗报,纽约时报等报纸上刊登白卫军山穷水尽的消息。并且要求西方世界接收难民。在新闻中,我是不会有任何客气的。”
朱尔典心中忍不住苦笑,何锐若是在这样的新闻中有什么客气,反倒奇怪了。看得出,何锐是准备趁着这件事大捞一笔好名声。
如果没有人报道此事,也没有人挑头蹦出来。红军真的干掉百万白卫军军民,英国其实无所谓。
一旦何锐率先报道,并且搞出这么一出,欧洲媒体一定会跟进。朱尔典阁下甚至都能想出几个新闻标题,譬如,上百万军民生命危在旦夕。
又譬如大屠杀的帮凶,英国当苏俄对百万平民举起屠刀之时,英国竟然默不作声这个应该是法国报纸的标题。
朱尔典定了定神,问道:“我们继续官方的话题,何锐阁下,您竟然不愿意为远东的稳定做出贡献么”
何锐脸色一沉,“我已经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所有贡献。朱尔典阁下,如果我现在下令出兵,日本在今天晚上就出兵。而且攻击对象是谁,我很难确定。难道英国政府希望整个东北亚打成一团么”
朱尔典知道何锐所说的没有错。当下日本对于局势变化已经很紧张了,除非是英国亲自出兵,日本才会有一个确定的把握。如果英国不出兵,日本其实不想局势向着有利于何锐的方向发展。
又经过了一阵意义不大的官方扯皮以及互喷,官方会面结束了。
当天晚上的宴会上,何锐与朱尔典端着酒杯,坐在小单间的暖和壁炉旁边,何锐轻轻摇了摇手中的高脚杯,让芬芳的酒香逸散出来更多些。啜饮一口,何锐说道:“按照中国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住白俄这些人的性命,等苏俄国内有变,临时政府才有机会。”
朱尔典试探道:“阁下难道想收容这些白俄”
何锐轻笑一声,“我一个也不要。在报纸上,我会极力批评英法美三国对于人道主义灾难坐视不理。借着媒体的力量让英法美赶紧把人运走。”
收留百十万白俄对于英法来说真的不算什么。而且这些人里面还有大票的俄国旧贵族与神职人员,完全置之不理,舆论压力的确很大。
“何锐阁下,我很好奇,你为何会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