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金光破晓(2 / 2)

老赵摇摇头,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让百姓回家拿来碗盛面。

村民们的脸上有了笑容,高兴的跑回家,他们拿来木碗、陶碗,有的甚至直接拿来了陶锅木盆。

有的家里五六口人,却拿不出一人一碗。

面条汤水倒进一个个碗里,这些人赶紧喝了起来,连烫也顾不得了。

老赵带着乡亭的吏员、民兵们,给几百号村民都打了面条。

“富翁,你不吃吗”

富老头当然瞧不上这种面汤,笑着说不饿。

场上喝面汤的声音很大。

虽然三家的面汤里,加起来都没二十斤面条,可好歹这不是白水,每人碗里总是有几根面条的,这汤也是有面条味。

吃了大碗面汤,总算也没那么冷了。

看他们这个样子,老赵心里也清楚这些村民的日子以前过的不怎么样。老赵是河北清河人,这是出了名的地狭人多的地方,他家以前一大家子人就一点点田地,平原上还总容易有个旱涝灾害,一遇灾便是青黄不接。

到现在老赵童年时的记忆里,还尽是饥饿。

直到后来迫不得已,举家成了流民,再被裹挟着成了流贼,再然后被官军招安,成了府兵,再然后受伤退役,在这安东当了一个亭长。

如今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他移驻安东为府兵时,已经把家小都带来了,他自己分了百亩军田,另外他是旗手,享受队副级待遇,又给他分了五十亩田,然后家里每人分了二十亩永业田,一家子人总共分了三百多亩地。

虽说新家还很简陋,可却让人充满希望。

“大家先申报一些产业吧,富翁先来”老赵笑着对富老头道。

富老头心想该来的终究要来了,有些不安的过来。

“坐。”老赵指着桌前的那把长凳。

“富翁家有几口人,奴隶多少,部曲多少家中宅子几间,田地几亩,牲畜多少”

一名书吏开始提笔书写。

富老头眉头都拧成了一个川字。

“富翁,这都是朝廷的要求,咱们百济道要来一次大普查,清量田地,登记宅产,田地和宅院、商铺、奴隶以及大的牲畜、车船,都要登记造册存档,并颁给契证,以后就以这契证为准,无契证就不能证明这些属于你,无契证的可就要列为无主之物,要被朝廷收为公有的。”

富老头进退不得。

报了,又怕里面会有问题,不报吧,这赵亭长早就打好了埋伏,一旦被发现隐瞒不报,到时就会被当做无主之物收走。

沉默。

老赵也不催,坐在那里悠闲的喝着茶。

这次的土改不是请客吃饭,对土豪大户们是不会留情的,但在郡里培训的时候,上面也讲过这差事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直接硬来。

得一步步的来。

而这核查清量登记就是第一步。

其实老赵来前,已经对全乡各个里村的豪强地主大户们摸过底了,乡亭早就对各村情况做了摸底,对治下百姓划分了类别。有豪绅、地主、富户,也有小自耕农和佃户贫民,以及奴仆、部曲。

不过这些情况,多是通过黑皮等这些归顺朝廷的百济人提供的,现在老赵还要亲自下来做个核查,以免被黑皮等这些百济人糊弄。

上面早说过,要治理百济,得打击一批人,利用一批人,团结一批人。这打击的那批人自然就是原来的王室贵族官员们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富商们,要利用的就是那些对朝廷恭顺的一些原小吏、自耕农、小产业者等,吸引这些人到百济衙门里充当吏员,充做土团协从军,以及地方治安队等。而要团结的,则是原来那些无产的底层贫民,甚至是奴仆部曲们。

老赵也清楚朝廷的大政策肯定是移民换种,这是朝廷对多个征服之地的基本策略,但这只是大方向,不可能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来,毕竟百济有几百万人口。

富老头开始汇报情况,那边书吏一笔笔记录。

“还有吗不要有遗漏。”老赵不时的提醒一声,然后富老头皱着眉,停顿一会,又汇报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