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1章 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们(1 / 2)

大明武夫 特别白 1808 字 7天前

他知道,想要达成皇上的“压服日本,逼迫他们按朝廷的条件行事”的目标,就必须要借助外务司才行,只有外务司才会有那些精熟于日本情况、并且能够相机进行行动的专才。只要外务司借着这个机会表现出自己的重要作用,为皇上、为朝廷拿到想要的东西,那么奖赏就肯定会接踵而来。甚至借着这个机会一举完成自己的夙愿,说动皇上和丞相将外务司升格为内阁一部,让自己也成为内阁大臣的一员,享受重臣的待遇。

一想到自己穿着华服、坐在内阁会议的办公桌边,和其他重臣一样商议国事的场景,孔璋就禁不住心头火热起来,这种烈火甚至还驱散了他身边的寒气,让他精神倍增。

“知和,这次是丞相亲自见你,我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啊”他略微激动地转过身来,看着后面跟着他的这位年轻下属,“该有的条陈,你在脑子里面都过一遍,想一想如何应对丞相的垂询,免得等下见到丞相了又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大人,下官明白。”一身黑衣的年轻人连连躬身,“下官这几天一直都在准备相关事宜,心里已经有了腹稿了,虽不敢保证一定能让丞相大人满意,但是应对起来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就好,那就好。”孔璋连连点头,“知和,你的条陈其实我都看了,我个人觉得很满意,你是用心了。不过,这次的事情对我们外务司有多重要,你想必是清楚的。我跟你明说吧,这是皇上点名压下来的差事,只要你能够办好,那我们外务司扬眉吐气的日子就到了,就算是对你,你还怕没有平步青云的机会吗好好把握啊,知和”

“谢大人栽培”这个青年官员恭恭敬敬地向孔璋致谢,“为了办好皇上的差事,为了本司的荣辱,为了回报大人的信任,下官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你明白就好。”孔璋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青年官员名周璞,字知和,正是外务司的一个官员。他是山东登州府人士,祖父和父亲都曾干过海商和走私,积累了一些田产,因此自幼家境还算殷实。到了他这一代,因为长辈痛感家里比起那些有功名的人家来,没有官员庇护吃了不少亏,所以痛下决心将他送入了私塾读书,因此他从小在先生手下学习了不少知识,就连周璞这个名字和知和这个表字,也是先生替他取的。

他本来做着考取功名、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梦,却哪里知道,这时候大明却陷入到了末大危机当中,天灾人祸不断,各地盗贼蜂起,大明朝廷眼看就有朝不保夕的迹象,而他家里也在这些动乱当中颇为损失了一些钱财。在这种环境的催逼下,他狠心断绝了科举功名之心,跑到海上帮着父亲经商。靠着他的脑子活泛,很快就学会了高丽话和日本话,为家里的经商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那几年他经常在汉城和长崎跑,也十分熟悉两国的情况。

经商没过多久,急速崛起的徐州势力就快速地向外吞并,将整个山东收入到囊中,并且以他目瞪口呆的速度席卷天下,很快就建立了新朝,并且在新朝的管制之下,原本躁动不安的天下又慢慢地平定了下来。

天下是慢慢平定了,但是周璞的心反而越发活泛了起来。在海上经商毕竟是刀头舔血的生活,而且生活十分艰苦,他从小是读书长大的,哪里喜欢过这种生活再加上,现在在海上经商还要和云山行来竞争,他们是小门小户,哪有多大实力,这样经商越来越难以为继。他不是个读死书的人,更没有为大明尽忠尽孝的想法,在这种情势下,他很快就动了报效新朝廷的心思。

他原本以为新朝会开科举,于是重新拿起了那些被自己抛掉的经文研习了起来,但是没想到,新朝在定鼎之后居然并没有和之前的朝代一样,马上开科举安定天下士子之心,反而一直都没有开办科举,仍然是重用那些勋旧之人和从龙班底。

他没有和一些自觉无望的读书人一样心灰意冷或者明里暗里诅咒新朝,而是赶到了京师,观察情势,想办法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经过多番活动,他通过一些同乡,结识了当时已经成为了外务司司长的孔璋。他跟孔璋毛遂自荐,没想到原本读书死记硬背下来的那些圣人微言大义孔璋没有看上,倒是看上了他精通高丽和日本这一长处,经过了几次考核之后,孔璋将他招入到了外务司当中,让他正式成为了大汉朝廷的一员。

虽然品级不高,而且是负责外事的衙门,但是对于几代人都在地里海上打滚的周家来说,周璞也可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至少他父亲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是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而周璞在暗自庆幸之余,也不禁心里产生了一丝疑惑,不明白新朝为什么一直都不开科取士,以至于竟然靠着这种方式来招纳官员。

直到有一次他和自己的上司孔璋一起喝酒,才听到他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