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时珍之问(1 / 2)

小阁老 三戒大师 1965 字 21天前

海瑞闻言,不由苦笑连连。

“你这三板斧,可不是一般的难啊。”

“这可是救亡图存、逆天改命,怎么可能不难”赵昊笑道“第一件事,中丞不用操心。我组建江南农学院,就是干这个的。相信有个五到十年,就能完成选种、育苗、灾害研究等推广前的准备工作。”

“是吗”海瑞不禁大喜道“就是之前你说的那个什么,玉米和甘薯”

“还有马铃薯。”赵昊笑着点点头道“之前农学院只有玉米,年前去日本,又从佛郎机人的船上弄到了土豆。至于甘薯吗,我已经安排人去南洋寻访了,最多几年定能找到。”

“好,等种出来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老夫。”海瑞拍了拍赵昊的肩膀道“要是这几样能跟你说的那么神,那你可功德无量,怎么折腾都不怕了”

“没那么夸张。”赵昊却没那么乐观,摇头淡淡道“这些粗粮只能让百姓勉强饿不死,而且前提是朝廷对他们的盘剥不要太重。不然他们一样没活路地瓜玉米可没法交税。所以关键还得扬汤止沸”

“你是说向南移民”海瑞沉声问道。

“嗯。”赵昊点点头道“但正如中丞担心的那样,非但江南能承载的人口有限,往海外移民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艰苦的前期工作。在排除所有阻力的最理想的状态下,三十年内能移出去五百万人口就是极限了。”

“五百万那也够夸张了”海瑞倒吸口冷气道“折进一年里也有个十几万人了,这么大的人口流失,官府不可能不在意的。”

“哼,他们还有脸了老百姓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背井离乡”李时珍忍不住愤懑道“如今在苏松的流民加起来,已经过百万了,也没见哪儿的官府吆喝着,要把人给抓回去”

“土地都被宗室兼并的七七八八了,把他们抓回去给藩王种地吗”赵昊笑道。

“但凡事是有个度的。毋庸讳言,官府其实乐见,少量逃亡一些过不下去的百姓,这样会减轻官府的负担,也能稍稍缓和下矛盾。”海瑞沉声道

“毕竟解决不了矛盾,让矛盾的一方消失也是个办法。但逃亡的人口多了,谁来种地养活那些宗室那些吸血水蛭一样的宗室们,是要闹事的到时候,官府就会不得不阻止流民外逃,甚至要施压江南遣返流民了。”

“什么藩王宗亲,猪一样的东西”李时珍啐一口,恨恨道“还特别能生孩子”

站在大明百姓的立场上,就没有不憎恨宗室藩王的。也难怪李时珍如此激愤

“他们就因为有老朱家的血统,便可以一代代享受朝廷的奉养 还仗着皇室宗亲的身份大肆圈占土地,掠夺人民。现在他们差不多二十年人数就能翻一番,再过几十年 这大明朝不亡国才怪”

说着李时珍忍不住质问道“这是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 为什么朝廷就是看不到呢”

“朝廷怎么看不到老夫的前任林中丞 在嘉靖四十一年的奏章里,就说得很清楚了。天下供应京城和九边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供应各王府的粮食 每年却有八百万石。每年朝廷开支的最大头 就是供养这些宗室。具体到地方上,山西每年存留税粮一百九十万石,但当地王府消耗的粮食 却有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 当地藩王消耗粮食 却有一百九十多万”

“也就是说 如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省 全部税赋税用来养活宗室 也是远远不够。哪还有钱去兴水利、救民生到时候稍有天灾,就是大祸临头啊。”海瑞喟叹一声道

“这么明显的事情,就像屋子里闯进来一头大象,满朝诸公能看不到吗他们也看到了也着急,嘉靖四十四年颁布的宗藩条例 就是林中丞等诸公不懈努力的结果。该条例共六十七条 核心有两点 一是严格限制藩王的妻妾人数 哪怕纳妾也必须吏部批准,所有非妻妾所出子女,均不予赐爵。二是减少藩王的俸禄 削减王府开支。”

“此次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也确实减轻各省的压力,但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反而加剧了。”说到这儿,海瑞那张总是斗志满满的脸上,罕见的露出了挫败的神情。

“为何”李时珍不解问道。

“被朝廷削减了俸禄开支,藩王们心怀不满,便自己从老百姓身上找补。他们利用自己皇室宗亲的身份,用各种手段侵占民田、接受地主投献,无法无天、大肆兼并,这才逼得百姓纷纷流亡啊。”

海瑞郁闷道“而且这次,朝廷和地方都不愿再趟这浑水了,反正最后受苦的是老百姓。”

“不错,藩王之祸并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赵昊颔首道“不解决他们,这场危机根本无解。”

“你有什么好办法”海瑞瞥一眼赵昊。

“我真没有。”赵昊两手一摊道“这种事,放眼天下,也只有海公能解决了。我小孩子家家的,也就只配给您老摇旗呐喊。”

屋里头,忽然响起老太太的咳嗽声,显然是不愿意她儿子趟这浑水。

“奶奶您放心,我们就是说闲话的。”赵昊忙笑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海中丞辖区内又没有藩王,他就是想管也管不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