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第一期”赵公子指点江山,意气风发道“浦东还有一百万亩,崇明也有一百万亩,这些土地都要用同样的方法开发”
说完,他长叹一声道“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场长和农技员水平低,数量少,非但两季稻的技术掌握不了,各种农业技术掌握的也很不够”
“那怎么行”马一龙一听就急了。听到这么多土地要被糟蹋了,他的心都碎了。红着脖子对赵昊道“你知道吗这地伺候好了,事半功倍,伺候不好,事倍功半。产量能差出几倍去”
“这么夸张”赵昊咋舌问道“那由孟河先生来掌管,一亩地能产多少”
“那得看百姓的配合程度”马一龙叹了口气。他在溧阳的威望已经够高了,可老百姓分散的家庭生产模式,有限的接受能力,都注定了他没法直接指挥他们统一行动,只能以指导为主。能听进多少去,全看农民个人悟性了。
就这样,他还能把溧阳每亩地的年产量提高一石在旁人看来,这已经是个奇迹了。可马一龙却十分不满意。
因为他务本书院的这几百亩田,平均年产量在八石,足足比县里高出两石去。这还是许多学生不会伺候地,或者总是偷懒的结果。
马一龙亲自侍奉的土地,年产稳稳超过十石。史继志等得意弟子,也都能达到九石。
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看看如果统一采取严格管理,到底能不能复制务本书院的高产。
如果不能,自己追求的就毫无意义。
反之,则死而无憾。
所以当马一龙听完赵昊农庄的管理结构、奖惩制度后,整个人都坐不住了。
去昆山那里就是自己最好的试验场
“多了不敢说,早稻三石,晚稻四石敢打包票。”马一龙斩钉截铁道。
“那一年就是七石”赵公子惊得筷子都掉在了桌上。
六十万亩地全种两季稻,一年就能收四百二十万石
当然,有一半的土地是要种桑树和棉花因为这两种经济作物的获利,是种粮的两倍。
当初赵昊根本没打算靠种粮获利,他指望的是桑棉之利。
可马一龙这一番保证,让他单单种粮都可以发大财了呸,才没有,本公子又不是为了发财。
“只是。”不过这位神农的顾虑,也真不是一般的多。他又看看自己的书院,还有那些扛着锄头准备下地的学生,有些犯难道“我这些学生怎么办”
“当然是一起去了”赵公子可是存了打包带走的念头,大笑道“把务本书院搬到昆山去,咱们把规模扩大,一批一批的培养农技员还可以不断派回溧阳指导农民脱贫。”
“而孟河先生指导农业之余,还可以借助研究中心的力量,进行农业研究。农业研究有了成果,先在江南公司试验,成功了就可以在江南乃至整个大明推广这,难道不是孟河先生的理想吗”
“是。”马一龙终于无话可说,点头道“就这么办。”
s第四更,求月票,,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